作者:仆竹
前几天帮大学前辈收拾屋子,他半开玩笑的指着柜子角落里的一把榔头根跟我说,假如要是有一群人打你,你就拿着这把榔头冲着离你最近的人左肋横着来一下,然后把榔头扔到地上头也不回慢慢离开。千万不要用跑的,反正人家要是追你想跑也跑不了,而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根本就不会追。
后来我明白了这里学生打架的特点是“打赢不打输”。就是说在己方占绝对优势的时候个个视死如归,但假如稍有闪失肯定会一哄而散谁也不认识谁。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会是一个英雄辈出却少见懦夫的城市。每每胜者聚集了百十号人蜂拥呐喊招摇过市,而败方从形势逐渐明朗到最终不可收拾时早已溜得不剩几个人,即使怎么装熊也因为数量的稀少根本动摇不了这个城市老爷们儿们的整体形象。更何况日后在酒桌上的“当年我还为××硬扛过”还是一件可以反复吟诵的祝酒词。
当然还是会有危险存在,不幸落到胜者手中的逃兵能够全身而退的例子很鲜见,相反总会有些重伤残废的新闻不断提醒着人们此地民风骠悍。表面上截然相反,这却和干倒一个就等于干倒所有人有着相同的道理:既然打人者意识不到自己在群体中应付的责任而凭一时痛快下手狠毒,那么在意识到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时自然不会有理由负担起为集体牺牲的责任。即使那牺牲微不足道,却足以使集体崩溃。那句刚刚不久还响彻在大家脑海中的“法不责众”确实没有错,因为等到有法去责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会承认自己是众了。
对于这样的集体,只要击溃一点,剩下的肯定会一哄而散,然而在对方那一榔头没落下前却比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集体都显得不可一世。集体的呐喊掩盖了个体的自卑和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呐喊以显示自己的力量。越喊越怒,越怒越喊,不在呐喊中被灭,就在呐喊中失声。
在人人都可发言的网络时代,集体声讨看上去比集体追杀要更忧国忧民一些。被层层口号和脏话托起的激昂文字显得铿锵有力,立场的选择却仍然像打群架一般充满情绪,只要攒到了足够多的同志“不顺眼”便立刻可以升级为“犯众怒”,任何言论都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却从未考虑过要真心实意的为自己的话负一点责。假若向对方骂完操你妈后确实能不远万里去侮辱人家的母亲,这倒也不失为敢说敢做,但是如果自己的言论抛掉情绪化的文字后便一无所有,不得不让人怀疑对于愤怒者被侮辱对象存在的重要性,这还不如上骂聊更显得朴实。
混同在集体中的言论总会被众人裹挟失去理智走向偏激,到头来只能沦为群体发泄的扩音喇叭。我不愿跟着呐喊,却也不愿意被随意践踏。那么只好在排山倒海的口号中做一个看不懂又不会写的文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