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仆竹
有个古老的谚语,“理解一切就是原谅一切”,这可需要有很大的肚量。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星船伞兵》,1959年
也许是觉得Westwood的《沙丘2》沾了小说《沙丘》的光,据说Blizzard在开发《魔兽争霸》的时候原本是想以著名的桌面游戏《战锤》(Warhammer)系列为背景(还有人说是《星际争霸》和《战锤40K》(Warhammer 40K))。但是版权没有谈下来,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艾则拉斯大陆。Blzzard的拥护者们嘲笑这只不过是《战锤》玩家的嫉妒之词。不过,熟悉这几部作品的人的确能找出不少共同点来。比如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星际争霸》的人族坦克和《战锤40K》的改装坦克StormBlade。
(图01)
更加为《战锤40K》的玩家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星际争霸》中机枪兵(Marine)和《战锤40K》中星级战士(Space Marine)的盔甲。特别是在夭折的游戏《星际争霸:幽灵》的片头动画中(现在只能找到枪版的了)尤为明显。由于所属军团的不同,《战锤40K》里的兵团士兵可以在自己的盔甲上,特别是护肩的位置喷上各种图案。《星际争霸:幽灵》动画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特点,不过那图案估计是凭个人兴趣选择的。
(图02)
就如同《战锤40K》里银河帝国的衰落可以追溯到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一样,能量盔甲的设定也可以往前推到桌面游戏还没有兴盛的年代。早在《战锤40K》出现之前,海因莱茵的名作《星船伞兵》(Starship Troopers,1959)可能是最早提出“动力装甲”(Power Armor)的作品。原文是这样描述动力装甲(动力服)的:
(图02a)
“一个机动步兵和他的动力服共存亡,就像K-9队员和他的狗伙伴共生一样。我们称自己为“机动步兵”,而不是简单的“步兵”,一半原因就是这种装甲动力服(另一半是我们乘坐的飞船和空降用的太空舱)。我们的动力服能给我们更敏锐的眼睛,更机警的耳朵,更强壮的后背(可以携带沉重的武器和更多弹药),更快的腿脚,更聪明(军队意义的“聪明”;一个在动力服中的人可能和其他人一样笨,不过最好别这样),更强大的火力,更持久的忍耐力,还有,更不容易受伤。
“动力服不是太空服——尽管它也有这个功用。它也不仅仅是装甲——尽管连圆桌骑士都不像我们捂得这么密实。它不是坦克——但如果真有人愚蠢到用坦克来对付机动步兵团的话,一个机动步兵就可以对付一小队这些玩意儿,无需别人帮助他就能将它们掀翻在地。动力服也不是飞船,但是它能飞,只不过距离很短——从另一方面来说,不管是飞船还是大气层内的战斗机都无法对付一个穿着动力服的士兵,除非对他所处区域进行饱和轰炸(就像烧掉整幢房子来杀死一只跳蚤!)。反之,我们能做很多各种船——无论空中、海中或是太空中的船——无法做到的事。”
——简单的说,就是科幻时代的黄金圣衣。日本用人控的大型机器人来满足将普通人的力量放大许多倍的愿望,而动力装甲正是这一心理的欧美缩水更靠谱版。设计上从不顾机械学原理到更加贴近硬科幻,外型上从几人高的人型战舰到贴身的装甲,欧美的动力装甲要比日本人的机器人更加朴实得多。这里东西方对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态度。即便《高达》拼命伪装现实主义,设定中还是有阿姆罗专用机架和量产型扎古的区别,所谓的现实主义悲歌仍旧不过是万人斩的个人英雄主义。一如其他那些又要故作深沉,又迎合读者自恋心理的动漫“经典”一样,怎么努力也离不开(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青春期读者的有限见识。
动力装甲的流行和日本人的机器人一样,除了《战锤40K》和《星际争霸》以外还被其他更多的作品接受。论聪明才智,Black Isle绝对不亚于Blizzard。动力装甲是《辐射》系列中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辐射2》(Fallout2,1998)开了这个装备的一个小玩笑。玩家们在游戏里会遇到一个因为动力装甲锈住了而一动不能动的人,在他的旁边很近的地方就有一瓶润滑油,可是他就是够不着,只有求助主角帮他上油。动力盔甲能够正常运作的时候可以成倍增加控制者的行动力。但是这么沉重的东西假如出了问题,那主人该怎么办呢?《辐射2》开的玩笑也是很多爱较真的人想问的问题。当然,假如真的设计和生产,一定会做出一个依靠机械方式让主人公快速脱离装甲的设备。现代的工业设计已经不大可能出现这种低级笑话了。
喜欢《星际争霸》的玩家们也不同太郁闷,在看了这么多动力装甲以后,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命令与征服》中的机枪兵造型以及轻型机架和《战锤40K》中无畏机甲的比较。
(图03)
“妈妈常说这世界上没有怪物,但现在那就有一个。”
——詹姆斯·卡梅伦:《异形2》,1986年
和动力装甲遭遇类似的,还有虫族的设定。同时接触过《星际争霸》和《战锤40K》的玩家应该都会觉得两个游戏中的“虫族”(前者的Zerg和后者的Tyranids)非常像[1]。但是考据派们则会强调,由脑虫控制,基础单位没有思维,外形类似于巨型昆虫,并且会铺天盖地向人类机枪阵冲锋的设定是从《星船伞兵》开始的。不过当我们看到《战锤40K》里这个有点像刺蛇的蛇虫,你的反应是什么?——和异形好像啊。
(图05)
作为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异形》(Alien,1979)创造了很多被后来恐怖片广泛继承的经典元素。电影中的异形被设计为超越了进化论的完美生物,然而适于生存的并不见得就是美的——对于人类来说,只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才是美的。比如丰硕的肌肉表明这个男人有更强的力量和大自然搏斗,丰满的体型表明这个女人身上储存了更多的脂肪,易于抵御寒冷、防止饥饿以及养育孩子。这些身体特制在进化论的帮助下逐渐变成了我们区分好恶的关键。异形虽然丑陋,却和它的生存能力并不矛盾,并且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后类似于虫族的设计中,外形上都难免离不开异形的影响。不过,据说《星际争霸》虫族兵种的面部设计还参考了人类头骨的X光照片,我们不妨也比较一下。
(图06)
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Blizzard喜爱《异形》的各种线索。Blizzard总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上各种各样的彩蛋,有时是为了表示敬意,有时可能就是为了恶搞。连续点击《星际争霸1》(终于可以在这个名字后面加上“1”了XD)的机枪兵,其中有一句台词是“How do I get out of this chickenshit outfit.”(游戏中“chicken”后面是打了码的……)。这是《异形2》(Aliens,1986)中的一句台词,片子里的Gorman中尉在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胆小的Hudson说出了这句话。
《异形》主要的成绩在电影艺术上,而思想上就比可以洋洋万言想什么说什么的小说差多了。毫无疑问,《星船伞兵》的年代要远比《异形》更早,对虫族的设定也更有创意,并且更接近我们提到的这两款游戏。小说把虫族比作了蚂蚁,这种比喻如此贴切,甚至于我们可以把《星船伞兵》当作是《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2]的太空大战版。联系到海因莱茵在小说中流露出的国家主义情结,我们很容易就对《星船伞兵》中虫族的设定产生小说以外的联想。《星船伞兵》却不是像它的电影版(《星河舰队》,Starship Troopers,1997)那样只是为了展现人虫大战的奇观而写,而是想要宣扬作者国家主义的政治理念。一个社会,在受到外界巨大压力的时候,才是国家主义最适于登场的舞台。个人觉得,也许海因莱茵把虫族设计成了缺乏智慧的低等生物,目的是把战争的复杂程度降低,避免介绍你来我往的斗智,把读者们的目光从两个种族的激烈交战转移到人类的内部来。再有一种可能是,也许虫族的社会结构本身就代表了国家主义的最高理想。《星际争霸》自然不需要倾向性这么强的设定。于是就给了虫族一个更为人性化的领导Infested Kerrigan。在她的统治下其他两族和虫族的斗争就增加了更多的曲折,故事也就变成了精彩的星际大战。
“荷母,回森林去。越过这里就不是你的世界了。听话,做个好孩子。”
——宫崎骏:《风之谷》,1984
在《星际争霸1》长长的感谢名单中,出现了著名漫画家宫崎骏的名字。关于这一点不少人认为指的是神族的部队金甲虫(Reaver)和宫崎骏《风之谷》中巨型虫子荷母(Ohmu)外观上的相似。Blizzard取消了荷母头部繁多的眼睛,但是巨大的身材,缓慢地移动速度和一节一节的甲壳确实能让人觉得Blizzard从后者身上取得了灵感。在宫崎骏的原著中荷母代表了大自然的力量,由于人类的误会和人类发生了冲突。如果牵强一点说的话,这和《星际争霸》的剧情多少有一点类似。或者可以说,也许只要涉及到人类外的文明,文学作品都会往文明的误会这边设计。斯皮尔伯格的《E.T.》破当时天荒讲的是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沟通理解。而在此之前更多的科幻则大都怀着敌意去想象与地外文明的接触,显示出人类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不信任。
(图07)
1938年,整个西方都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中,人们密切关注着希特勒的动向,战争会爆发和打不起来的观点都同样流行。这一年的10月30日万圣节前夜,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常的音乐广播突然被打断,美国演员奥森(Orson Welles)模仿播音员的口气,用紧张的声音告诉听众:
“诸位听众,临时中断音乐节目,向诸位报告‘洲际无线电新闻社’的重要新闻:今晚7点50分的时候,芝加哥天文台的法勒尔教授发现火星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白热气体爆炸!据分光镜观察,这种气体是氢,现时正以极高的速度向地球移动……”
不一会音乐节目又被多次打断,播音员不断向听众们报告“最新情况”:从“政府已经请各天文台继续注意火星”到“新泽西州掉下一块喷火的巨大物体”,随后广播里开始报告美国军队和“外星人”交战,并发被“重创”的消息。本来就被希特勒搞得精神紧绷的人们立刻被这消息击倒了,在那个电视还没有普及,通讯方式也很简陋的时代,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相信了广播中所说的外星人入侵。人们尖叫着从家中跑出来,各地的警察局电话被惊恐的群众打爆。开车准备进入新泽西州的人立刻掉转车头,州际公路上就如同后来电影版本的《世界大战》一样,挤满了汽车。甚至有人要求电力公司关掉全城的供电,为的是让“外星人找不到这座城市”。
这就是因为这次恐慌而一举成名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H. G. Wells,1898),其中最著名的设定就是有着三只长脚的外星机器人。人类向来容易对类似于某种生物,但是部分身体呈现畸形的物体产生恐惧感。上文提到的虫族设计的思路是把昆虫放大成凶猛的野兽,本来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是在那几部作品的具体设定中虫族都成了和人类正面交火的猛兽,还会被人类的火力有效伤害,这就使得虫族都凶猛有余而恐怖不足。而在《世界大战》里,火星人和地球人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压倒性的。人类面对巨大的外型机器只能束手就擒,并且三足机器人的核心部分高高在上,距离进一步加重了未知造成的恐惧感。大家估计都看过斯皮尔伯格2005年的电影版吧,在夜色中巨大的机器人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场景就是对它恐怖造型的成功诠释。
(图08)
从技术上说,长足机器人有不少优点。在后来的科幻作品中我们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长足机器人,它们的出现并不一定是为了突出恐怖,但不少都是为了突出力量。从高高在上的驾驶室里向下发射激光是这些机械设备的共同特点,从《世界大战》开始,到后来也没有什么改变。无论是《星球大战》还是《太空堡垒》,以及在《星际争霸2》截图中出现的神族新兵种。
(图09)
《星际争霸》对神族的设计代表了人类对待外星文明的另一种态度。未知的事物既能够让人产生对虫族那样的恐惧,同样也可能让人感到敬畏。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正好迎合了人们了乐于相信神秘事物的欲望。从几百年前到现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古国一直都以自己的神秘吸引着西方人。这种吸引力伴随着他们对东方人的好奇、轻蔑、仇视、贪婪、恐惧和亲近而存在,在长长的历史中总能有迹可寻。Beatles那么牛,如日中天之后要跑去信印度教,这就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西方版。当然咱们也有这毛病,那就是西藏。似乎不管是谁,去一趟就能醍醐灌顶怎么样了似的。正是因为这种人类共通的心理,在西方的科幻世界里就总少不了神族这样拥有神秘力的古老种族。固然会存在恐惧和不信任,但总能流露出敬仰之心。
他们并不肯定自己头脑中所记载的一切,能使未来每一个日出发出更纯净的光辉,他们对此并无把握。但他们克敌,那些书储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之后,完好无缺地等待着将来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净或肮脏的读者再来翻动。
——雷·布雷德伯利:《华氏451》,1953
并不一定每一个游戏制作人或者导演都是电影迷、漫画迷或者哲学家。沃卓斯基兄弟是,这和他们能鼓捣出《黑客帝国》有莫大的关系。Blizzard也是,这和它们总能撼动游戏界也有莫大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制作者,他们在发挥天才的时候,也总忍不住在细节上炫耀自己的杂学。《黑客帝国》里放了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Follow the rabbit.”的典故,后来DVD的插播花絮模式使得以后的DVD都管这种系统叫“小白兔”。与电影相比游戏能容纳的信息更多,Blizzard和Black Isle的作品更布满了到处都可以一提的彩蛋。
玩这些聪明人做的游戏,如果你和他们有同样广泛的知识的话,去发现作品里的彩蛋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星际争霸1》的玩家应该都听过坦克手哼哼歌。这段音乐叫作《女武神的飞驰》,是大师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第二部分《女武神》(Die Valkyrise)中的一段音乐。这段音乐是整部歌剧中最有名的一段之一,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希望大家有机会都找来听一下。这段音乐被很多电影引用,包括著名的《现代启示录》(1979),以及《教父》(1972)。当然,《星际争霸》就这么哼哼一下也就不用给版权费了。
在《星际争霸1》的编辑器中,有一个喷火兵英雄的名字叫Gui Montag。而著名(你瞧,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几乎每一个名字前面都是“著名”)小说《华氏451》(Fahrenheit 451)的主人公叫作Guy Montag。这部小说的讽刺意味在于,在小说的世界里,消防队员的任务不是灭火,而是放火焚烧书籍(英文消防员叫作“Firemen”)。手里拿的不是喷水枪而是喷火枪。书名华氏451正是纸张的燃点。《星际争霸》引用这个名字估计无非就是致敬一下。但是这本书的意义我却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在五十年代,《华氏451》和《1984》一样,惊人的预言到了未来的景象。它所描述的分数并不仅仅是对专制社会的恐惧,而是说在消费世界中,人们越来越追求消费的速度,而自动放弃了看书,到最后都沉迷于“电视互动节目”(不就是游戏机吗?),失去了最基本的阅读和思考功能。这是在胡说八道吗?在今天,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有多蠢我就懒得说了。有多少人就喜欢在电视和游戏前耗时间,不愿意干点需要思考的事,自己心理明白。那些立志写真正科普文章的人成天对现在的读者愤怒跳脚,说他们只爱接受现成的结果,懒得思考过程。结果就是人云亦云的蠢蛋。人嘛,趋乐避苦,选择舒坦的不选择智慧的。选择实用的结果不选择中间思考的过程。很正常。我倒觉得什么时代都有这么多蠢人,如果没有政治因素倒不一定以后真的就《华氏451》。但假如不知道《女武神的飞驰》和《华氏451》的人,估计也设计不出来《星际争霸》。虽然这几者看上去没什么关系,但我敢担保成天投靠白痴娱乐拒绝思考的人是不可能和世界上最聪明的游戏站在一起的。别光听说什么Blizzard招人要求必须是资深玩家,人家这话是对那些拿着高级文凭有好多年工作经验的人说的。
(图10)
算了,最后还是轻松一下吧。《星际争霸2》宣传动画中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在机枪兵穿盔甲的时候,镜头中显示他的手指上纹了字。在美国电影史上有一部非常有名的黑色电影《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1955),片子中的经典形象就是一个在左右两手的八根手指上分刺上了“HATE”和“LOVE”两个单词的牧师。每当他祷告的时候,手指交叉在胸前,别人看到的就是八个混在一起的字母。这一创意后来被很多影视作品引用。比如前一段比较火的美剧《迷失》(Lost),那个哈比特人演的吸毒明星Charlie,就在手指的胶带上先后写过“FATE”和“LATE”。在CG机枪兵升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单词是“PAIN”(痛苦),对他的背景是一个有趣的注释。
(图11)
[1] 比如《战锤40K》低级的种族兵种兵虫(Critter)拥有无尽虫海(Without Number)规则,有无尽虫海的兵虫单位被消灭后,下一回合从虫族布阵区域的桌缘重新进场,算作新的单位使用。所有虫族单位都有虫族的群体意识和首脑(The Hive Mind & Synapse Creatures)等特性,突出单一虫族单位缺乏思维,需要虫族首脑(Synapse Creatures)用心灵控制的特点。
[2] 八十年代一部讲述几个变小了的年轻人在自己家后院冒险的喜剧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