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孤岛

(《星际争霸》同人)

作者:仆竹

  1
  “回来!运输舰!快回来!”潘对着通讯器绝望的叫喊着。
  之所以潘感到绝望,是因为他错过了几个月来唯一一架来运送补给的运输机,错过了这一班补给,他和这里的其他两个科学家都会生生饿死。
  之所以错过了这架飞机,是因为他们发送引导信号失败。
  之所以必须发射引导信号,是因为天气导致地面能见度太低,运输机没法自己降落。
  之所以发送引导信号失败,在潘看来,都是因为刚才另外两个人的胡搞!

  2
  在潘发出怒吼的两个小时前,他正忍受着隔壁传来的男女亲热声。
  这里是联邦在偏远的极寒之地建立的科学观察站。严酷的气候和有限的资源,使基地建造得极为紧凑,刚好能够容得下三个人勉强居住,内部墙壁薄的连声音都隔不住。
  偏偏就是这么个小地方,三个成员里还安排了一个女性成员。好几个月孤男寡女困在这么个地方,不是逼着人乱折腾嘛。潘天生羞涩,却比不上另一个男科学家吉米风流倜傥,没出半个月那两个人就搞成了一对儿。问题是你们平时约会也就算了,偏偏在最后一班运输机要降落的时候还不专心,直到最后一刻那位女科学家苏才走出房门,去做引导降落的装备工作。
  引导降落的流程是,潘和苏在通讯室里,苏操作控制台发送引导信号,潘通过玻璃观察运输机的降落情况,吉米则准备在设备出问题的时候抢修。结果在引导的全过程中,吉米还在屋里睡觉。直到半截儿才睡眼惺忪的走进通讯室,对一直观察着窗外的潘说:“嗨,这次的补给品里包括酒了吗?”
  这时喇叭里传来运输机传来断断续续的信号:“接收……不到……引导信号……返回。”
  吉米也傻了。

  3
  因为天气的影响,这座基地已经完全失去了和基地直接的联系,只有当运输机靠近的时候,才能和运输机联络。所以联络只能一月一次,错过了这最后的机会,他们只有坐以待毙一条路了。
  潘懊恼的坐在地上,抱怨不是办法:“总之先要搞清楚运输机为什么没能收到信号。吉米,你去外面检查一下设备,我和苏检查里面的。”
  因为外面的严寒,要去室外必须穿上厚重的外出服。然而只有一套可以使用的外出服,每次都是吉米穿上负责检修室外的设备。
  不一会吉米回来了:“没问题,外面的设备一切正常。”
  潘和苏说:“里面的设备也没有问题。”
  “这太奇怪了,”苏说,“我确实把引导信号发出去了,设备又没有坏,这不可能啊。”
  “算了,”潘烦躁的说,“反结果都一样,剩下的补给只够撑到一半的日子,等不到下次的运输机了。”
  一阵寂静。
  “等到补给不够的时候,我们会开始自相残杀吗?”苏突然说,她忍不住看看身边的两个男人。万一到了那个时候,是该相信稳重的潘,还是有过肌肤之亲的吉米?
  “没事儿,宝贝儿。”吉米轻浮的摸了摸苏的脸,“像你那么美的女人肯定会是最后一个死的。至于咱俩——”吉米看看潘,“这里是非军事基地,上上下下连把枪都没有,我想,是体力强壮的人能获胜吧。”吉米比潘强壮的多,他不把潘放在眼里。
  潘却说:“不,我想等不到那个时候。恐怕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自相残杀了。”

  4
  “好啊,现在就开始翻脸么。”吉米毫不示弱,“书呆子,我保证揍的你不敢还手。”
  “不不,”潘摇着双手,“你们听我梳理一下情况。运输机发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收到,说明信号没有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我们发送的引导信号没问题,运输机却收不到,只能说明有人对设备进行了干扰。我们三个都是通讯专家,很清楚这一点。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任何生物,甚至连虫族都难以从外面靠近这里,并且基地的报警器也一直没有反应,那么,破坏者只可能在我们中间。”
  吉米哑然失笑:“切,开始玩希区柯克了么?”
  潘继续说:“你们想想,运输机不降落对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大家都会饿死。如果我们是正常人的话,没有理由自己去阻止运输机的降落。那只能说明我们其中有人不再是关心自己生死的人类,那只有一种可能,他已经被虫族的某种寄生虫控制了。”
  “这太荒谬了!”苏说,“什么被虫族控制,我们这里可是大后方,哪来的什么虫族?”
  吉米想了想却说:“宝贝儿,不得不说,他说的的确有理,我们几个人都没理由要和大家同归于尽,又不可能有外来生物破坏这里。基地内这么小,多一个人也藏不住,唯一的可能就是我们中有一个人被控制了。”
  苏说:“可外面气候那么恶劣,虫族是怎么接近我们的呢?”
  潘说:“虫族是不能从外面接近,但是能够控制人类的虫族体型很小,是有可能随着上批补给品混进来的。”
  吉米说:“潘,你分析的倒是不错,可你刚才说只有一个人被控制了,为什么不是两个呢?”
  潘说:“我们这里没有任何的武器,没有枪。如果有两个人都被控制的话,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合力消灭另外一个人,不需要破坏通讯设备这么麻烦。只可能被控制的是一个人,因为这里有异常狭小,任何动静都瞒不过别人,如果选择直接搏斗无法保证胜算,哪怕是你——吉米,也不能同时打败我们两个人吧?——所以被控制的人才去破坏通讯器,试图饿死我们。”
  吉米耸耸肩:“好吧,你就像个推理天才。那么天才请告诉我,凶手到底是哪一个呢?”
  “就是你。”潘冷冷的说。

  5
  “嗨,你不是在嫉妒我和苏的关系吧。”吉米说,“你有证据吗?”
  “没有”潘摇摇头,“但是我有逻辑。”
  他继续说:“我刚才说‘只能说明有人对设备进行了干扰’,可别忘了,我们都检查过了设备,没有问题啊。我和苏共同检查的室内设备,我们两个人可以互相作证。而你也说外面的设备没问题。既然这个基地里只能有一个人被虫族感染,那么说谎的只能是你,没有别的可能了,对么?你应该是利用上次外出维护的机会破坏掉了通讯设备。”
  潘说完握紧了拳头,冲苏喊:“苏博士!想清楚了!我们必须一起制服他,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苏看了看潘,犹豫着和他站在了一起。前几个小时和自己亲热过的情郎,现在却是敌人,这一点确实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潘的分析无懈可击,没有选择,苏也摆出了搏斗的姿势,两个人把吉米一起逼到了角落里。
  “不得不说,我很佩服你,潘。”吉米一点儿也不紧张,“你的推断很完美,但你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6
  “你的漏洞就是这个,”吉米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寒光闪闪的手枪,指着潘的鼻子:“抱歉,我不是什么科学家,我是奉命隐藏身份的军人。在这个基地里的时候,我一直都携带着武器。如果我是奸细的话我可以轻而易举的杀了你们,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潘目瞪口呆。吉米把枪口转向苏,扣下了扳机。轰鸣声中女孩儿的身子被子弹穿过,尸体颓然倒在地上。
  血溅了潘一身,他忍不住失声大叫。
  吉米把枪插回了枪袋:“对不起,潘,遗憾的告诉你,是苏被感染了。理由很简单,我有枪,不可能被控制后你们还都活着。刚才我外面检查的室外通讯器没有坏。既然只能有一个奸细,你们两个人同时检查的室内设备也肯定没有坏。设备没问题,运输机却没收到信号,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引导信号根本没有发射出去。苏刚才却信誓旦旦的说她亲自把引导信号发射出去了,毫无疑问是在撒谎。并且我起床的时候看到,你们和往常一样,她负责发射信号,你负责观察室外,进一步肯定了我的结论,所以被控制的只能是她了。”
  “可你为什么要杀了她?你可以只把她关起来啊,万一你是错的呢?”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补给不够,必须死一个人。”轻浮的神态消失不见,现在的吉米完全是一副冷酷军人的摸样。他把苏的尸体拖到了一角,就好像是在拖一袋土豆之类的东西:“少了一个人,补给可以维持到下一次运输机到来了,那个时候我们一起搭运输机回去。”
  “那如果运输机的引导再失败,怎么办?”潘突然说。

  7
  两个人对看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
  自己当然不是奸细,如果运输舰再次引导失败,那么奸细就是吉米无疑。潘想。即便吉米没有一早开枪杀自己,也不一定就说明他不是奸细,虫族也许还有其他的理由想要留着我。
  如果——我自己已经被虫族控制而不自知呢?谁也不知道被虫族控制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可以知道的是,虫族控制的人还可以保持他原本的行为和习惯,这样才不至于被同伴过早发觉。那么,被控制的人多半也还有自己的意识了。也许虫族仅仅是潜伏在意识里,只在关键时刻控制人?
  潘尝试着去查看自己意识里有没有不正常的地方——既没有不正常,也找不到没被控制的证据。算了,潘想,如果真的被虫族控制了,对于自己来说一切都晚了,操心也没有用。

  8
  基地里只剩下了两个人。
  吉米用餐刀解剖了苏的尸体。射击的距离太短,关键部位已经被打烂,他翻了半天找到几块可疑的组织,两个人谁也说不上来那是不是被虫族感染的证据。
  潘每天盘算着万一吉米是奸细自己该怎么应对,但是对方体力和武器都优于自己,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又或者吉米是对的呢?罪魁祸首就是苏,那就皆大欢喜了。
  终于又到了运输机来的日子。
  潘和吉米早早的就检查好了通讯设备,一切正常。
  等待运输机的时间里,两个人坐在屏幕前默不作声。潘突然想到一个念头,假如吉米被控制了的话,他一直留着自己,是不是害怕一个人在基地里寂寞?等到今天可以坐飞船离开的时候,就会痛下杀手?
  潘忍不住去看吉米手中的枪,虽然表面上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一个月来那把枪却从来不离吉米的手边,他是在提防着我,还是准备出手加害呢?
  吉米突然说:“嗨,哥们,外面的设备好像有点毛病,你去检查一下吧。”
  “我?”潘诧异。
  “你去吧,每次都是我出去,你难道不怀疑我会做了手脚吗?”吉米半开玩笑的说。
  去就去吧。反正手里有枪的吉米掌握着绝对优势,想要杀自己此时还不就动手了。潘起身穿上了外出服,走出基地外。
  雪比以前更大了,潘艰难的走到室外通讯设备旁,推开厚厚的积雪,打开控制盒。所有灯都显示闪烁着,一切正常。
  设备根本没坏!

  9
  天空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运输机就在附近了。潘抬头看看天空,雪太厚,看不见运输机的踪影。
  外出服里的无线电传来了运输舰的讯号:“……收到通讯站要求,降落取消,降落取消。”潘忘记了外出服的通讯器功率根本不可能和飞船对话,对着话筒大喊:“没有取消!没有取消!运输舰快回来!”
  毫无用处,很快,运输机的引擎声消失了。
  “吉米,你干了什么!”一点回音也没有。
  他,真正的奸细,支开自己再一次阻拦了运输机!啊,可怜的苏!
  潘顾不得去想吉米的手枪,拖着沉重的外出服,直接走到了通讯室的玻璃窗外,他可以看见吉米正坐在控制器前熟练的操作着什么。
  “虫族的王八蛋!”
  潘挥动起外出服的操作手,猛的击向玻璃窗。
  窗子被打碎了,吉米看见钻进控制室的潘,慌忙掏出了手枪。

  10
  刺骨的寒风随着打碎的窗户一起滚进来,室内的温度急剧下降。没过几秒钟,吉米已经打起了冷战。他挥了挥手枪,手指却已经僵硬的扣不动扳机。
  “虫族的王八蛋!”
  潘怒吼着,把吉米推翻在地,高高举起了控制室的椅子。
  这时潘看到的,不是虫族临死前邪恶的目光,而是吉米惊恐的眼睛:“潘!原来……你才是奸细!”
  我是奸细?这个念头在潘的脑袋里飞快的转了一遍。不,虫族可以控制我的感情我的行为,但是不可能控制逻辑思维。刚才听到的广播声也许是虫族伪造的,但运输机确确实实飞走了。自己在外面,阻止运输机降落的唯一方式是破坏室外控制器,刚才检查的时候明明是完好的,那么发消息阻拦运输机的只可能是别人。在这里“别人”只有一个人,吉米就是奸细!
  潘举起椅子无情的砸了下去。

  11
  基地里只剩下潘一个人了。打碎了玻璃的通讯室里和室外一样的冷。
  潘穿着外出服趴在控制台前,不停的向着天空发送引导信号。虽然这样是徒劳的,总比没有希望了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潘也越来越虚弱。他常常想起吉米临死前恐惧的表情,也许他打错了人?吉米说谎把自己打发到室外,只是出于同样的恐惧?自己真的被虫族控制,现在控制他的虫族要通过饥饿慢慢玩弄他?就在潘逐渐失去意志的时候,喇叭里传出一个声音——
  “引导信号已经收到,准备降落!”
  是幻觉吗?管他呢。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爬起来,向着基地外冲去。
  天空中响起运输机的轰鸣声,这声音绝不是幻觉。
  “带我走,带我走!”潘向着运输机边跑边喊。
  运输机缓缓的降落。美丽的女驾驶员从机舱里爬出,拿着自卫用的短棍向潘走来。在潘失去意志之前,最后一眼看到的是驾驶员诡异的表情,长长的触角正从她的耳朵里伸出来。
  潘意识到自己那么多推理中,只说对了一点。
  的确只有一个人被虫族控制,却不是他们三个。

  备注:写完小说之后看到电影《The Thing》,发现设定、剧情相像的地方特多,可我真的是先写小说后看的电影啊啊啊啊

大新闻

作者:仆竹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宅男李托夫斯基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仰天大笑。经过九千六百四十五天的辛苦练级,李托夫斯基终于练就了至高的等级,无上的神功,夺得了《金庸群侠传钻石梦幻加强版》全服至尊最强者的位置。在无尽的虚拟世界中成就一番霸业,这是多少游戏人的梦想。想当初李托夫斯基只是一个出入江湖的毛头小子,靠着一把木剑在稻草人中埋头苦练了整整一个月,才提升了宝贵的一级。几十年来,李托夫斯基夜夜通宵天天练级,被骗过,被追杀过,被回档过。能够一路支持他的,是那本珍藏在枕头下的《基督山伯爵笑傲宇宙魔武双修记》,李托夫斯基立志要像基督山伯爵那样,有朝一日纵横江湖,报恩报仇,让那些踩着他PK的人知道什么是宅男的愤怒,让那些他怯于染指的姑娘知道什么是深藏不露的绩优股。

不过,李托夫斯基最应该感谢的是游戏开发商,正是这么多年不间断的开发,才让这款金庸同人游戏不断与时俱进,非但没有因为游戏技术的革新被淘汰,反而成就了李托夫斯基这个旷世大侠。“如果有一款能一直运营的游戏和一个能一直练级的玩家,结果会怎样?”李托夫斯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这时候有人观察李托夫斯基,会发现那是一位左手倚天剑,右手屠龙刀,身上软猬甲,背后玄铁剑,腰里插着圣火令,胳肢窝夹着打狗棍,胯下骑着小红马,背后跟着大神雕,一公里以外就能让人感受到压迫性小宇宙的自走型杀怪机器。当然,这些装备仅仅是为了证明身份而已,就算浑身脱光光李托夫斯基一样能纵横武林,别说是九阳神功易筋经的内力,也别说是狮子吼七伤拳的外功,单单双手左右互搏一手是降龙十八掌一手是乾坤大挪移,十个手指头六个是六脉神剑剩下四个一阳指使的招数还是独孤九剑,脚下还踩着凌波微步左脚尖点右脚背能直接把自己当直升机用。


从事游戏媒体工作的小王听到这个消息的后,立刻产生三个念头:第一,这是一个大新闻。第二,那些靠网络游戏挣钱的专家学者一定会找这个机会进行反面宣传。第三,为了那总被欺压的游戏事业,自己必须提前一步找到这个李托夫斯基做一个正面的独家专访。

游戏厂商是不能透露用户信息的,但是小王有自己的渠道。多年混迹于游戏行业,小王利用广泛的人脉很快就打听到了当事人的大致信息。据说这个人经常出入的地方是个不大的网吧。这可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去网吧就意味着这个人没有钱自己买电脑。而且一提到常年在网吧打游戏的玩家,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昏暗的光线,污浊的空气,方便面和烟灰缸。小王跟连夜坐上火车奔李托夫斯基所在的城市而去,一定要在传统媒体前找到他!

看到网吧的时候小王心理踏实了一点,这不是想象中又小又破的黑网吧,起码坏记者们想拍出那种地下非法黑网吧效果的照片要费一番力气了。

小王来到吧台,亮出自己的游戏媒体身份,就听到后面有个声音说:“老板,这里有一个玩《金庸群侠传钻石梦幻加强版》玩到顶级的哥们,ID叫李托夫斯基的么?”小王诧异的回头,后面那人看老板没有反应,抬高了声调说:“我是记者,我姓墨。”

小王想起来了,小王说你不就是那个靠着写了好几期从电子狂魔中拯救孩子们出名的墨记么。墨记说没想到啊原来我是这么的出名连在这小小城市里都名声在外。小王差点把唾沫吐他脸上。墨记从背后拉出一个人来热情的给自己的异乡读者介绍说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个朋友,他就是研究治疗网瘾专门拯救小孩现在顺便连大人也拯救了的治病专家我们合作很长时间了他专业得很。专家双手掏出一张名片递到小王的手里连说多多关照多多关照我专治各种网瘾杂症你要是有什么弟弟妹妹不好好念书注意力不集中就打这个电话不打针不吃药一个疗程一千块包好比他们六千的可便宜多了。墨记说我们多么不容易呵这段时间来一直为了救孩子东奔西走不知道报道了多少网络游戏干的坏事你说那些靠游戏挣钱的人怎么这么没良心呢干点什么工作不好偏偏靠害人孩子挣钱他们生孩子一定没屁眼儿啊对了你贵姓你是干嘛的啊。小王掏出名片说我不需要治网瘾的专家您要认识专门给孩子通屁眼儿的专家赶紧给我介绍俩吧。


墨记的笑容凝固在脸上,被异乡读者认出来的喜悦化为了遇到职业对手的警惕。谁能抓住这个大新闻就看谁能抓住李托夫斯基了,三个人交换了一下互相心知肚明的眼神。网吧老板说你们要找的那人他上厕所去了。三人立刻向厕所冲去,小王抢占了门口的有利地形,墨记只能站在台阶上,救小孩也顺便救大人的专家用手顶住了门框心想我不松手谁也别想出来。

厕所的味道不断飘出来,为了各自的事业,这点忍耐大概也算不了什么。小王捏着鼻子打量着那两个人,忍不住开口说你们干点什么不好我看墨记你挺年轻的平时也玩游戏吧靠骂游戏出名不觉得亏心么。墨记哼了一声我救孩子呢我亏什么心你装什么装啊就你正义你靠哄小孩子玩游戏挣钱不让人家好好念书你不亏心么。小王说只要他是一个成人他就应该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生活。墨记说少跟我摆那些权利义务的那我也有权力发表我自己的观念我又没要阻止他。救小孩也顺便救大人的专家插嘴对小王说小同志啊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如果我们国家人人都光想着自己玩乐都不好好工作那谁来种地养你,谁来保护国家?听着这耳熟的措辞,小王突然间想起了这么多年以来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对游戏批判,从玩游戏长大了就是妓女小偷到做游戏的都是狼心狗肺我天天辛苦上班每天一不去唱歌跳舞二不打牌耍钱就回家冲电脑娱乐一下我还变成贼了,闹得见丈母娘的时候人家问你是干什么的小王说我是编辑编辑,人家眼光放亮说这么厉害啊什么杂志的编辑啊小王赶紧说电脑杂志电脑杂志亏人家岁数大了不懂电脑只能随口赞叹哎呦你电脑一定很厉害吧小王一边点头一边心说我就会俩命令setupuninstall。眼瞅着传说中飞扬跋扈的专家就在眼前就所谓恶从心头起恨自胆边生,小王说我管谁来种地放你的屁我买米饭花的是大爷我写游戏攻略挣来的钱乐意吃多少就吃多少你他妈管的着么!救小孩也顺便救大人的专家脸涨得通红对左右人说你听听这是什么道理什么道理。

小王说你们指黑说白别人没病非说有病又是什么道理?专家说不光是我那些孩子家长老师都觉得他们这是病。小王说那几百年前人们还都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呢你又不是那孩子你怎么知道他病了。专家说你又不是那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没病。小王说那得看医生。专家说我就是医生。小王说你有医疗资格证么。专家说我是研究中心工作证。小王说你什么研究中心哪里的草台班子。专家说你管呢你不也没记者证么你就是现在严打的黑记者。说着说着两个人就要打起来。墨记暗暗把照相机拿出来,就等着抓领子的时候来一张“游戏杂志编辑和防沉迷专家在网吧里大打出手”。突然一声吼网吧老板喝道你们都给我出去,你们三个没份正经工作靠耍嘴皮子挣钱就算了还到我这坏生意来都好大的人了能不能别那么招人讨厌啊?说着把他们往外推,向来能说会道的三个人被说的面红耳赤,墨记想偷偷的说我这可是份正经工作,可一看到网吧老板的表情就不敢说出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厕所门响,三个人跳起来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一起向厕所涌。网吧老板却推着三个人说我不接待你们了出去出去出去别给我找事了。三个人隔着老板的大手看到从厕所里出来一个背影向网吧里走。小王觉得那人步履轩昂气度不凡浑身笼罩职业玩家的大气,墨记瞅着他一身衣服不是名牌想着该怎么描写游戏内风光和游戏外寒酸的反差,专家分明从他的步伐中看到了下盘不稳底气不足阴阳不调腿长不一应该卖他一付拐。眼看着那人走进了里屋暗处,网吧老板却把他们越推越远。小王一边挤一边说别别我是游戏媒体我还能帮您宣传呢。墨记说你敢打记者你敢打记者!专家看老板一个人身单力薄抽冷子使出五禽戏一把把他推在一边。小王说好样的你拦住了他,墨记举着照相机以专业的姿势冲了进去,专家说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你们等等我扔下老板也跟进去,老板爬起来冲里面说来人啊他们打人了。


一群人你推我攘冲到了那个背影跟前,看到他娴熟的进入游戏的样子,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帐号信息,人们都意识到,没错,这就是李托夫斯基!此时的李托夫斯基已经身在游戏里,桃花岛正是六月微暖的季节,温暖的海水抚摸着沙滩。李托夫斯基躺在海边的洋椅上,背后是缓缓飘落的桃花瓣,身边是他多年游戏里收集的队友,只见那:水笙缝衣,戚芳耕地;李文秀养马,完颜萍打猎,公孙绿萼捕鱼;何铁手炼毒,程灵素制药,沐剑屏买糖,喀丝丽品蜜;阿珂梳妆,小昭铺床,双儿收屉;黄蓉做菜,阿绣端饭,苗若兰侍茶,琴儿扫地;郭襄牵手,程英写字,王语嫣慧心理典籍;周绮行侠,骆冰仗义;霍青桐排兵,赵敏用计;方怡出神,阿九痴情,建宁耍上小脾气;陆无双嗔怒,焦宛儿守礼;小龙女养性,李沅芷淘气;苏荃掌事,秦娟采货,郑萼斗嘴,曲非烟唱戏;木婉清摇扇,周芷若演剑;任盈盈害羞,蓝凤凰陪酒;钟灵嗑瓜子儿,温青青使小性儿;身边还有阿朱阿碧服侍着,梅兰竹菊伺候着。桃红粉绿之中李托夫斯基神情自若,没有小王想象的神情坚毅,没有墨记想象的萎缩颓废,也没有专家预计的双眼迷离——

嘿,人家压根儿就没把你们当回事儿!

免费网游——戳中白领软肋的秘密

作者:仆竹

  “免费游戏”,这个称呼听上去好像是专门针对Light User的。免费网络游戏们最著名的广告词是“玩游戏发工资!”“游戏不好玩补偿人民币!”,如同一块钱买手机、治百病的保健特效药一样,直指一心想占便宜的朴实百姓们的脆弱心灵。这种背景遍布怪力乱神,频道充斥污言秽语的糙老爷们型网络游戏游戏,明明充满了蓝领阶层的豪情,怎么可能摸得着白领们的软肋呢?
然而真相是,免费游戏并不真的免费,小白领玩网游也不指着去挣那工资。和计时收费的网络游戏不同的是,免费网络游戏将自己的用户分成了两种,打工的蓝领阶级和消费的白领阶级。就如同白领和蓝领共同构筑了资本经济的宏伟大厦一样,两者都是支撑免费网游产业的旗手,区别只是担当的职位不同而已。
  一百多年前反抗制度的蓝领们据说失去的只是锁链。一百多年后,他们如果再想对这个体制表示拒绝,那么还将失去炸鸡、啤酒和电视。就像蓝领工人被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俘虏一样,低收入的玩家难以抵抗免费游戏的福利,心甘情愿的被消费玩家屠杀。在免费的吸引下,他们付出了陪玩的辛苦,却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为什么免费网络游戏要披着“玩游戏发工资”“游戏不好玩补偿人民币”的外衣,它们要用这个来吸引蓝领玩家为自己免费打工,真正的目标是白领们的口袋。
  然而,这依然不能解释免费游戏匪夷所思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说白了就好比在屋子中间放了个盒子,然后叫来两个人往盒子里扔钱。谁扔的钱多谁就可以抽对方一个大嘴巴。最后,经营网络游戏的厂商笑嘻嘻的把盒子抱走,留下花光了钱的玩家捂着通红的腮帮子——傻逼才玩啊!
秘密在于,无论什么模式的网络游戏,它们吸引玩家的都是同一件东西,那就是玩家之间的倾轧和欺凌。这和蓝领或者白领都没有关系,这要归功于是在伟大的国度中流传了几千年仍让人们念念不忘的封建传统。
  华盛顿能做却没做美国皇帝,而我们中大有一些良民百姓天天在“王侯花园”“皇家浴场”中花钱满足自己的帝王幻想。十年砸文物,十年改革开放,都没能改变这些人的追求。三代出贵族,想把骨子里的什么东西改一改,都不是一代两代能完成的事。那些破四旧的小闯将现在老了比谁都信命拜佛,跪在他们当年曾经打砸抢的寺庙前,求老天爷保发财保长寿保平安。话说回来,当年闯将们手执皮鞭耀武扬威的时候,谁知道心里想的到底是天下大同的美好未来,还是一如现在的网游玩家一般,做的只是个山大王的梦呢?
  就如同现代社会用富贵阶层的舒适生活,用各种普通人的成功传奇来给社会成员们规划出美好未来一样。国内长盛不衰的网络游戏努力去做的,也是为玩家们画出一张美妙的封建大饼。款款热门的游戏里面都有“国王”、“帮主”、“门主”这样的封建职位,而且的确让这些玩家独掌大权,甚至包括关其他玩家禁闭的权力。鼓励玩家之间的倾轧,激化玩家之间的仇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再现唯暴力论的独裁世界。如果说网络是一个乌托邦的话,那在商业统治下的乌托邦中,乐于实现的也是人类的阴暗面。所以,无论怎么主观努力,主旋律的网络游戏也不可能赢得市场或者取得教育效果——用户对网络游戏的诉求和主旋律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硬要开发玩家也会弃游戏弘扬的内容不顾,去从封建统治中寻找乐趣。应该说,国内的网络游戏骨子里不是蓝领的也不是白领的,是遗老遗少们的。真正纯粹的中产才不可能染指网络游戏呢,他们只会玩Wii或PS3——在伪装童稚中寻找安全感或者沉迷于华而不实的商业包装。
  免费网络游戏夹着封建帝王的美梦直指白领们的软肋。准确的说,直指那些在经济生活上接近白领,在思维观念上延续传统美德的玩家们。披着白领外衣的封建宝盒,这是占领国内新兴市场的法宝。所以我们看到年轻有为的商业精英,电脑里安的是带领帮众屠杀其他玩家的网络游戏(当然,他们管这叫“情义”)。所以我们看到白天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淑女,晚上回家磕着瓜子看清宫剧。所以我们看到口中不离公平自由的高素质网民们,一遇到看不惯的事就要站在道德高度上屠戮异己。所以我们看到成天看毛片的男人们在为该不该介意非处吵得不可开交。所以我们看到年轻人喜欢的《奋斗》主人公,有一个当大官的爸爸有一个当富翁的爸爸有一个有钱漂亮的女朋友还有一个温柔漂亮的女朋友还都特喜欢他。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我们骨子里的诉求却和这现代化格格不入。

Uwe Boll和WOW电影

作者:仆竹

  在4月18日的MTV电影频道的新闻里,电影导演Uwe Boll自称暴雪拒绝了他要求导演《魔兽世界》电影版的要求,说暴雪回应他:“我们不会卖给你丫《魔兽世界》版权的,说的就是你!”("We will not sell the movie rights, not to you.... especially not to you.")不熟悉电影的玩家可能不知道这背后的含义,无论拍成什么样,能将自己喜欢的游戏搬上银幕已经是激动人心的事了。然而如果你喜欢的游戏是被Uwe Boll改编的,我想你会宁愿这电影从来没出现过。

  Uwe Boll,疯子、烂片王、无耻之徒、游戏人的噩梦。我们来看看他都导演过什么游戏改编的电影吧:2003年《死亡之屋》(imdb1.9)、2005年《鬼屋魔影》(imdb2.2)、2005年《吸血莱恩》(imdb2.6)、2007年《吸血莱恩2》(imdb2.5)、2007年《地牢围攻》(imdb3.8)、2007年《喋血街头》(又作《邮政恐怖分子》)(imdb3.9)(最后这部倒是个不错的黑色幽默片,而且在片子里,《喋血街头》的游戏创始人Vince Desi和Uwe Boll都客串了一把。Vince Desi对Uwe Boll说,你他妈都对我的《喋血街头》干嘛了?然后就冲上去大打出手。我想imdb这么低的原因大概是大伙儿给他打低分打惯了……),还有《孤岛危机》正在拍摄中。这是一个imdb平均分没能上3分的奇人。拳击过影评人(他搞了一个让恨他的影评人轮流打他的拳击比赛,但是这孙子当过拳击手……)、骂Michael Bay是“智障”(fucking retard)(Michael Bay拍过《绝地战警》1和2、《珍珠港》、《勇闯夺命岛》、《逃出克隆岛》还有《变形金刚》)、骂George Clooney没品(拍过《11罗汉》系列、《完美风暴》、《迈克尔·克莱顿》)。想象一下班里那个怎么考试都考不过30分,一天还到晚还调皮捣蛋的哥们儿吧,Uwe Boll就是电影导演里的那位。
  到底是什么让Uwe Boll一部接一部的拍低票房烂片,谁给他那么多投资的呢?这是因为德国的税收政策。Uwe Boll是德国人,德国有很优厚的电影政策。在德国投资电影所有投资都免税,如果用贷款来投资,贷款产生的所有费用全免,只需要为获得的利润缴税。如果电影亏钱,亏的部分可以冲抵投资人的税款。所以,拍电影成了Uwe Boll伙同投资人一起避税的手段。Uwe Boll曾在他电影的DVD里说:“你大概知道,要给电影找投资一般来说不那么简单。我之所以能找得到是因为我在德国有个避税基金,在德国,只要你投资电影,政府基本上会返还一半的钱给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Uwe Boll拍的片子投资那么大,票房那么低,却还可以总拍片。谁知道那些以拍片名义投资的钱真正花在电影上的有多少。
  Uwe Boll行为激怒了全球的玩家。Uwe Boll曾经说,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要求他停止当导演,他就不再拍电影,结果就有玩家组织了一份18000人要求他下岗的签名。他见了就说,18000人太少了,不够,起码得100万人!然后呢,感谢网络,有人就做了一个签名让他下岗的网站。我搜了一下,似乎网站是今年四月份新建的,但是现在签名人数已经26万了……(注:本文写于2008年5月)。Uwe Boll竟然还说,这是斯皮尔伯格和Michael Bay用了多个假身份投票,是他们因为害怕和Uwe Boll竞争。当然,这话显然就是故意恶搞了。不过我相信,等到100万签名真的凑齐的那天,Uwe Boll肯定会以里面有好多人重复投票啊之类的理由,拒不认账。
  现在你可以明白暴雪为什么那么激动了。这是一个稍微有电影常识的人本着做人的基本良知都会做出的决定。把《魔兽世界》交给Uwe Boll,这将会是游戏史上的大笑话,也是暴雪做出的无数决定中最愚蠢的一个。

  要让玩家们想象《魔兽世界》电影的改编,他们一定会历数《魔兽世界》背景故事中的种种精彩段落,梦想把某段副本或者某个Boss版上银幕。的确,在大银幕上看到真实版的暴风城或者奥格瑞玛很让人激动。但是,凭什么?
  玩家能玩到《魔兽世界》这样高质量的游戏,那是因为全世界有1000万的玩家在为它付费。我们可以做几个计算题。《指环王》三部曲的总投资是4.26亿美元,按照2004年美国平均电影票价6.21美元计算,就需要6800万人次的观众才能收回成本,就算这里面所有人都是连看三部曲,除以三,平均每部的观影人数也是《魔兽世界》玩家的两倍以上。更不用说,《指环王》三部曲的全球票房达到了3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全世界的《魔兽世界》玩家每个人都进电影院两次,《魔兽世界》的电影版才值得为游戏玩家而不是普通的电影观众拍摄——如果他们想看到《指环王》那样的大制作的话——这还仅仅刚够本、还不考虑在那么多的《魔兽世界》玩家中,真正对游戏背景感兴趣的人数还要更小的多。《魔兽世界》虽然很挣钱,但是它出售的是点卡而不是电影票,平均在每个玩家上的花费要比看电影高得多,它的玩家数量要远比一部大片的观众数量少。
  这是一个很多游戏玩家会忽略的事实,即便游戏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即便《魔兽世界》是个在商业上超级成功的游戏,游戏玩家对电影拍摄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Uwe Boll是个烂片王,但是他说的这段话却很有道理:“你以为我要取悦玩家,但重度玩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不可能用游戏改编成的电影去满足他们的狂想——老实说,重度玩家都是下载狂,对吧,他们不会掏钱看你的电影,他们会去网上下盗版。那我为什么要取悦这群人?我要的是普通观众。”
  (“You go for it, to please the game fan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have the hard core gamers, they live in their own world. And you cannot fulfill their ideas from a video game based movie, it’s impossible,” Boll recently told MTV News. “And to be honest, the real gamers are the typical download guys, right? They don’t pay anything for movies, because they illegally download the movies. So why I should please these guys? I need the normal audience.”)
  有消息透露,《魔兽世界》的电影版打算拍的是游戏之前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那些喜欢游戏的玩家会因为对游戏之前发生了什么感兴趣而去看电影,那些不了解游戏的电影观众也不会因为这是一部续集而连不上剧情。更重要的是,想看电影的游戏玩家无论如何都会去看电影——前面说了,电影的消费比游戏低得多。而看过了电影的观众,则可能因为对电影感兴趣而成为新的玩家,成为暴雪真正挣钱的对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魔兽世界》电影版是一次价值巨大的广告,暴雪赔钱也要把它拍好。而且是为了普通观众而不是那些从网上下载压缩版电影、只会在论坛里刷屏的所谓忠实玩家,让他们的热情建议一边呆着去吧。

虚拟和现实的距离

作者:仆竹

前言

  建立一个理想国度是蕴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一代代哲人和艺术家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幻想国度。还有一些世俗强者试图在现实世界建立真正的理想国度,他们中的一部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是离最终目标还都很遥远,另一部分人则给人类带来了旷世灾难。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在扉页上说自己是“……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金书”两个字用的还是大号字体。现在,“乌托邦”已经成了空想的代名词,乃至罪恶和灾难的象征。虽然当代人类社会整体上比过去几千年年都要更加美好和文明,但人类在向着理想国前进的道路上,似乎还困难重重。
  电子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给这个梦想带来了新的希望。互联网的第一批精英认为互联网应该是类似于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他们反对技术垄断,坚持开源和免费,他们是最早最伟大的黑客。当然,终究敌不过随之而来的商业大军,如今一个个本可以成为比尔·盖茨的黑客们被商业的惊涛淹没,或许已经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
  网络社区和交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另一个机会,那就是一个可以任意修改规则的虚拟世界。在这里要注意“真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区别。要想在电子信号中实现一个理想世界,那首先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必须有大量的人参与,必须生机勃勃才能够谈得上实现其他目标。创造一个了无生机的“理想”世界很容易,却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如同那数不清的反乌托邦作品中描绘的一样。人类在虚拟世界中追求理想国的问题,可以先转化为建立真实世界的问题。虚拟世界的好处是修改调整只需要支付很小的成本,现实中只有政治伟人才能实现的理想,在虚拟世界里只需要改改几个数字就可以实现。因此对于数字虚拟世界来说,只要能建立真实世界就几乎等于拥有了理想国度。
  从掌握了人机互动技术以后,人类对模拟真实世界的努力从没有停止过。拥有一个真实世界也是很多游戏人的梦想。游戏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带人们进入了一个凭空架设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越真实,玩家获得的精神体验就越可贵。当人类在电脑中建造起第一把能坐的椅子,能开的门的时候,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城市就已经在未来等待着我们了。MUD将网络虚拟社区变得更加真实,引入了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来丰富社区用户的活动。《莎木》、《GTA》等单机游戏以牺牲真人互动为代价创造了更为真实的客观世界。网络游戏虽然在商业的催逼下生产了数不清的打怪游戏,但是《第二人生》终于向真实世界迈了远远的一大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现在的新玩家恐怕不能想象我当初第一次看到FC,第一次发现我还可以控制电视上的小人时的惊讶。我们也很难想象,今天玩家心仪不已的旷世大作,在十年以后的玩家眼中将是多么的简陋。虽然我们不能确信《黑客帝国》中描述的那样,将人的神经直接和电脑相连,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的技术肯定会出现。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容量更大,画面更真实,交互方式更丰富的游戏产品一定会出现。

技术的未来

  法国INRIA Rhône-Alpes最近研究出的栅格影像技术(Markerless 3D Interactions),通过摄像机等设备,任何放到指定位置的物品都能被系统自动模拟成虚拟物体。用户只要把手伸在指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即时的对虚拟物体做出各种动作,虚拟物品也会遵守物理定律予以反馈。你可以像操作真实存在的东西那样操作虚拟图像。不过,用这种技术来模拟现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反馈外界对使用者的作用力,就好像在玩格斗游戏的时候你可以自由的打击别人,却只能空荡荡的被打。为此日本人开发了配合一种用机器人配合的互动设备,用户戴上带有显示器的眼睛以后和看到的虚拟人物互动,对面的机器人能同时做出动作,让用户获得碰触的感觉。这样虽然可行,但是成本未免太高,应用也太局限了。
  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能远程拥抱的T恤,“The Hug Shirt”。用户接触自己身上Hug Shirt的某部分,Hug Shirt会发送信号到远端的另一件Hug Shirt上,那件Hug Shirt就能够模拟出相应的拥抱力度、温度等信息,实现远程拥抱的效果。这不是实验室的概念产品,已经商品化,售价300美元。Hug Shirt更大的意义在于,既然已经可以在贴身的衣服上模拟触觉(起码是压力),那么虚拟游戏中的碰触问题就可以解决掉了。我们不需要一股力量真的把人推出去,只要在虚拟世界中接触到障碍物的时候适当得到一点阻力就可以,配合视觉上的感受,足可以同时满足身临其境和点到为止的娱乐要求。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能模拟枪击感觉的背心(当然是很轻地意思一下),搭配《使命的召唤4》正在出售。
  至于温度、气味这些感觉在技术上模拟早已能实现,没有普及仅仅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也许除了饮食饮水之外,我们的未来可以拥有几乎像网游小说和《黑客帝国》描绘的那样真实的虚拟世界,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随意的建立奇观,我们可以一纵身飞向天空,可以像火箭一样飞速奔跑,可以一脚踢平山峰,可以一掌推翻一座大楼,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拥有了这样的技术,似乎建立一个可以随意设计的幻想世界也已唾手可得。
  真的吗?

虚拟现实的距离

实名与匿名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描写了一群流落到无人岛上的少年,在没有社会道德束缚的条件下,一开始代表民主和理智的拉尔夫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带领他们捕猎生活等待救援。但是不久以后,另一个儿童杰克用嗜血和残暴的领导孩子,并且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孩子们之间开始了互相残杀,甚至拉尔夫也加入到屠杀无辜者的队伍中。
  这直接说明了,当一个社会缺乏道德约束以后将会变得何等的失控。


  网络和现实行为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巨大差别,那就是在网络上行事的道德规范比现实少多了,网上的人们更容易肆无忌惮。只要有匿名系统存在,这一点就很难更改。
  在现实中,哪怕面对的是完全的陌生人,如果要你对他恶语相加也多少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多年的生活习惯让人在现实中不由自主的维持自己的形象,不愿意成为一个让周围人另眼相看的坏人。更不用说在熟悉的人周围,再讨厌的人也会礼让三分了。
  然而在匿名的网络里,网民的身份和现实是可以完全脱离的。无论你在网上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不再登录这个账号,那么网络身份犯下的罪责就不用你再承担,你还是清清白白的一个好人。在网络游戏中谩骂,厮打和诈骗总比现实世界要多的多。所以在网络上很多激起民愤的道德事件里,网民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事从网上转移到现实中来,想方设法的查找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务必要在现实中对他造成伤害。
  网络的匿名有它的优点,也是当初歌颂网络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匿名,在现实中缺乏社会地位或者交涉能力的人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虚拟世界里的理解和尊重,也由此造就了一大批腐女和宅男。因为匿名,很多羞于启齿的话可以在网上公开传播,人们能更方便的吐露自己的心声,内心压抑的人大可以肆意发泄,因此受到伤害的人只要断网一走了之也就没事了,从整体上说网络的匿名应该能让全体人民的内心更加健康。因为匿名,人们在网络上获得了更多的安全感。在网络上生活的时候不用背负现实里的心理负担,谨小慎微的人也可以扮演的豪迈洒脱,男人可以伪装成女人,大人可以伪装成小孩,网络的匿名赐予了人们扮演另一个角色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是千金难求的珍贵体验。
  任何一个试图在互联网中建立一个虚拟世界的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难题,在对匿名问题的处理上不可能左右逢源。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个人人说话负责,礼貌谦让的网络社会,那么就得要求参与这个社会的人必须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私人信息,不仅仅让游戏的管理者,还应该让虚拟社会的其他成员都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够保证当事人因为害怕让现实身份蒙羞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无论是牺牲了匿名的乐趣还是安全问题,都阻挠着这一极端政策的实现。
  网络匿名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社会道德监督和个人自由之间两难的问题。这不仅是网络独有的,而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的人都在讨论它,讨论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今天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而网络在这个问题上的处境是,网络由于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允许人们在道德行为上再放肆一些,这样有更多的乐趣也有更多的代价,没法两全。

角色与扮演

  王莽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皇帝。他衷心的希望国家能够像儒家著作里写的上古社会一样完美。他自己生活清苦,衣食朴素,经常拿出钱财来救济百姓,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能改善国家制度。但是王莽又是一个特别教条,脱离现实的书呆子。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全天下各种各样的东西无休止的改名。他改官名、地名、建筑名,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因为改的太频繁,每次在公文上都要注上原来的名字。王莽就像是一个把国家当成玩具的大孩子一样,想当然的用书斋中的古板知识统治国家。可是这个玩具并不好玩,在数年的破坏性统治以后,王莽被起义的军队杀死,他的头被割下来示众,百姓纷纷向他投掷石子。
  王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为一个群体制定规范的时候,不考虑社会成员的需要是不会得到理想中的结果的。


  当你建立了一个幻想世界,一个和真实生活没有关系的虚拟世界,你怎么样能保证社会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着世界里的角色?当一个屠龙勇士对他的战友说“今天网卡”,一个世袭的伯爵在广场上大喊“收点卡卖的MMM”,一个万人敬仰的英雄说“明天还要上班,我睡了”的时候,幻想世界存在的意义荡然无存,所有的精心设计又还原成了玩弄属性的数字游戏。
  同样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当你把自己代入李逍遥,和他的女伴儿们出生入死的时候,或者当你拿出一份攻略,像做数学题一样完成游戏的时候,获得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在功利的网络游戏里,人们采用的大多是后一种做法。就算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愿意从体验幻想世界而不是打怪杀敌中获得快乐,那么这快乐也只能存在于人机交互之中,而不会在人与人的交互中。只要有一个玩家在游戏中说出一句和游戏背景不相符的话,整个游戏营造的虚拟世界就会轰然倒塌,所有人都会在夺宝屠龙的幻想中被拉回到上班持家的现实世界里。
  角色扮演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能保证在游戏之外的那个家伙能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从一而终。或许一个原本打算把自己扮演成温厚骑士的玩家忍不住寂寞,突然狂性大发变成了路边强盗,这尚且可以勉强理解为这个虚拟角色它性情突变。但如果你和好友打招呼的时候,他突然冷冰冰地说“不是本人”呢?虚拟世界又该怎么防止角色控制者身份的变化?
  为了解决玩家行为不符合角色身份的问题,有的游戏出现过由GM严格监控的角色扮演服务器。结果国内这样的服务器运行了一段后便形同虚设,况且就算能实行下去,GM也没有权力去干涉密语聊天这类隐私的行为。当然,现在的网络游戏更注重娱乐性而不是真实性。这一半是出于销量的考虑,一半也是技术的限制。本来现在的游戏技术只能支持一些简单的互动行为,又不能真吃又不能真喝,一群角色扮演玩家坚持每天坐在不会让人获得额外属性的酒馆里说什么这里的啤酒很好喝壁炉很暖和,很容易让普通人觉得“有毛病”。
  但如果只满足于在网络上生产一个大型玩具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梦想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依靠虚拟社会成员的自觉是不可能的事,而似乎靠GM的严格管理可以约束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但仅仅是增加管理力度就可以解决的么。
  不管怎么设定,毫无疑问现实生活会影响每一个参与虚拟世界的用户。虚拟世界的拥有者当然希望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忘记现实世界的影响,但这只是希望却不能成为要求。而当社会成员普遍有某种需要的时候,要想凭借硬性手段阻拦他们会支付极大的代价,而且往往不会成功。更何况在这个问题上社会成员的需要仅仅是信息的交流,人类的众多需要中成本最小的一种。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是,迫于各种压力,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会设定很多屏蔽的字眼,其中不少都是骂人的脏话。但所有玩家都知道,这样根本就不可能阻拦任何的谩骂和不和谐的文字,想要躲开屏蔽字眼找到一个代替的字符简直易如反掌。所以马伯庸的《寂静之城》才会去幻想,未来的网络世界根本不是屏蔽单词,而是规定只能用有限的单词,一如《1984》中的新话。那么,当用户有需要的时候,虚拟世界的管理者又怎么能阻止他们用各种委婉的手段交流现实生活呢?
  只要用户也是虚拟世界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虚拟世界就不可避免的变得不纯粹。除非人们的行为不会,或者非常有限的影响到别人,最起码要剥夺自由聊天的权利。

死亡和复生

  《水浒传》里的杨智是一个武艺高超但是却不会人情世故的人。他身为一个配军被地方官员看重,让他带领官兵押送生辰纲。时值酷暑,一般人的习惯都是在早晨和晚上凉快的时候赶路。但杨智江湖经验丰富,为了安全起见,他带着队伍只在天最亮最热的时候快速前进,绝不在可能有山贼出没的地方停留休息。他的决定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却不顾手下人的感受。杨智置手下的抱怨不顾,对不听从命令的非打即骂,终于到了黄泥岗的时候手下人再也不愿意走了,无论杨智怎么鞭打也要休息。后来又不顾杨智的劝阻执意去买被暗藏了蒙汗药的凉酒,终于中了晁盖等人的计策,被劫走了生辰纲。
  杨智的本意是为了所有人都好,但是一个再好的政策也不能通过没有限度的逼迫来实行。

  一个没有真实死亡的世界,一切都变得太草率了。
  在现实世界里,死亡意味着一个人所有一切的终结。只要这个人不相信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那么他一定会竭尽全力的避免死亡。当人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看见一个漂亮的异性蠢蠢欲动,却因为社会规范而约束自己的欲望,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任何社会规范的背后都有整个国家机器作为后盾,最大的惩罚就是剥夺你的生命。小到上课说话,如果你执意反抗,那么就会受到社会制度逐渐升级的惩罚,要么低头,要么就要献出自由乃至生命。
  在一个勇者斗恶龙的世界里,为什么勇者是勇者,英雄是英雄?因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了某件事。然而在现在的游戏里,勇者仅仅是因为游戏时间比别人多,英雄仅仅是因为他管的公会比别人大。一个真实的英雄在面对庞大怪物的时候必须克服巨大的恐惧,一步一步的迈上充满危险的征程,游戏里的英雄则是在嬉笑间一拥而上,大不了重头再来。
  不管在什么样的虚拟世界里模拟真实死亡都显得太残酷了。如果要模拟真实的死亡,用户只能拥有一个ID,而且这个ID成长的代价还必须特别大,否则死了再建一个号,死了再建死了再建一点都无所谓,那就不是什么虚拟现实了,那是CS。也就是说如果要让死亡对用户起到真正的作用必须让用户承担巨大的代价。我曾经看过一个网游策划案,作者对网络游戏中对死亡的惩罚不真实而耿耿于怀,他说他要建立一个真实的世界,游戏角色一旦死亡就是真的死亡了,没有机会再和别人联系,永远的消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说这样做玩家就会更珍惜自己的ID,游戏世界会更真实。
  是的,想法是挺好。但是想象一下,如果真有这样的游戏会怎么样,可以想象,任何玩家在游戏里互相见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对方留下游戏外的联系方式。游戏设计者希望这个世界能通过真实死亡变得更加残酷,但玩家又不是傻子,谁会心甘情愿的承受这种残酷呢?
  对于参与者来说,一个虚拟世界有奖励和惩罚两部分。由开发者制造的各种世界元素都属于奖励,而阻止或者剥夺玩家接触这些物品的行为都是惩罚。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更高的等级,这样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装备,进入更多的地图,面对更厉害的怪物。当网络游戏降低了玩家的等级和财富的时候,就减缓了他向这些奖励前进的速度。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虚拟世界带给玩家的奖励是要大于惩罚的,否则玩家为什么还要花钱花时间去玩?在死亡惩罚的问题上,设计者面对的是惩罚力度和用户积极性的两难选择。只要这个虚拟世界是请人进来的,不是领导逼人进来的,不是商人赔钱让人进来的,那么就一定得保持参与者的积极性,惩罚力度不能太高,也就必然会削弱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扮演和休息

  “我爬过了三间窗户,越过两个房顶,将她堵在了一座电话亭里。电话铃响起,她拿起了电话,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引自纽约市警察局Thomas探员的报告。
  在Neo们的眼里,Matrix的世界做的精细真实,是完美的虚拟世界。而在Matrix中生活的人眼里,Neo们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那是最大的不真实。


  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当然是一直运转不停的,但是虚拟世界的参与者却不可能永远都不下线休息。在一个虚拟世界的价值观内部,很难解释玩家的下线行为。勇者们奋斗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馆休息,好友们互相招手然后就凭空消失了?两名好汉正打到激烈之处,突然一个人眼看势头不好大叫一声,没了,那位怎么办?就好像《魔兽世界》里的一个笑话:“贼PK一定要有耐心,像当年我仔细观察一个部落战士,战士本来就已经是盗贼杀手了,还是个兽人,多可怕,但是我居然一滴血都没掉,CD技能一个没用就做掉了他,就是因为我的耐心,我耐心观察了他10分钟,发现他一个动作都没有最后还是坐下了,从而英明判断:他肯定暂离了!!做他!”
  对于一个虚拟世界来说,我们怎么理解一个角色上线和下线的情况?上线就是清醒下线就是睡觉吗?那么在睡觉的时候别人能和他发生互动吗?不能互动的话怎么解释呢,有一个超强的睡眠仓保护他吗?那在半路上下线的怎么算?战斗中间下线的怎么算,打着打着其中一位突然躺地下呼呼睡觉,你还不能碰他?在网络游戏中还有一种战术,在某场战斗之前先把角色移动到某个战略要地下线,等开战以后再上线突击,这个在虚拟世界里怎么解释?
  这件事的根本问题是,虚拟世界的用户总有对他们控制的角色失去控制权的时候,游戏设计者又没有办法控制断绝和重新获得控制权的时机。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在用户断绝控制权后尝试用AI接替控制,比如战斗一半的时候用户下线了,那用AI接着战斗,战斗结束后自己再想办法找个旅馆之类虚拟世界能够接受的地方下线。这看上去更合理一点,但是对于其他用户的影响仍是不可避免的。

距离的本质

  很多人都在抱怨,游戏世界不真实啊,网络游戏不真实啊。一些人寄希望于游戏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人挽起袖子恨不得自己来策划,要是游戏这么着这么着就好了。然而从虚拟到真实,还有很多连技术也难以逾越的阻碍,有些是出于人的本性,有些则是虚拟世界本身的局限。只要普通用户对这个世界施加影响,那就很难阻止他们将现实生活的元素带入到虚拟世界中来。没有网络功能的单机世界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还没人能保证未来可以生产出完全模拟真人行为的AI。另一种办法是降低用户之间的交流程度,比如聊天的时候必须在固定的词组中选择,但这样仍旧是以降低虚拟世界的丰富性为代价的。或者我们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在虚拟世界中安排一些由工作人员扮演的角色,但这样未免成本太高,对于破坏虚拟世界的行为也仅仅能起到稀释而不是杜绝的作用。一言以蔽之,虚拟世界的用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生动丰富,也在破坏着这个世界的虚拟背景,可以通过控制虚拟用户参与世界的程度来调节这两种影响,但是仍旧找不到一个两全的办法。
  这个问题对现在的游戏也很有参考意义。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区别就是,单机游戏可以让玩家全心的投入到游戏世界中,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能随意改变游戏世界。代价就是游戏世界很单薄,要么表面上真实一点,但是游戏内容很少(就像华丽如电影的单线程游戏),要么自由却呆板(就像《GTA》一样),游戏世界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总离真实世界有太远的距离。而网络游戏则反之,足够丰富,但这丰富中却有太多的现实元素。玩网络游戏,必须忍受其他玩家功利性的游戏方式,忍受谩骂,忍受现金和虚拟财富的交易。对于那些只关注游戏数据的人来说,这些统统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那些希望能在游戏里寻找到一个真实世界的人来说,就必须权衡两者利弊,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方式。你可以在《传奇》《征途》那样的网络游戏中过着一面刷脏话一面挥金如土的入世生活,或者在单机游戏里过着连网费都不用交就可以称王称霸的出世生活,或者还可以选择在《魔兽世界》这样可以屏蔽别人,可以单开副本的游戏中过着只和几个好友接触的半开放生活。
  在一个如同真实的虚拟世界里生活,这是很多游戏玩家的梦想。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我们期待一群和我们同样热衷于维持虚拟世界真实性的人一起享受扮演的角色,那就是由少数精英构成的小圈子,比如跑团或者角色扮演服务器。要么就期待着AI技术有一天能够达到足够模拟人类行为的地步,寄情于遵循命令的电子芯片而不是远在天边的网友。在现实世界里,也许我们可以希望有某款游戏能够像副本那样建立一个个以几十个人为单位的社区,大家自得其乐,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远近相宜。

再谈秦始皇生父


作者:仆竹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这个问题,因为充满了传奇色彩,得到了不少历史爱好者的关注。说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唯一的论据来自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另一个重要的战国史籍《战国策》中并没有提及。《资治通鉴》采信了《史记》的记载。
  《史记》的原文是这样的:“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段中有一个备受争议的地方,就是“大期”这个词到底指的是“十二月”还是“妇女足月分娩的日期”,我们不做详细讨论[1]。另外,司马迁自己还留下一个矛盾。《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的说:“秦始皇者,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这个可以当作司马迁的失误,或者是字句理解上的问题,我们也不管。我们仅从吕不韦的动机上来考虑,他到底会不会故意让子楚养大自己的孩子。
  首先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吕不韦调包计如果要成功的话,前提一定要瞒过子楚。调包计事关秦王朝后继者血统的问题,在掌权以后,子楚不可能在这个地方上让步。作为君王,子楚拥有多个孩子,一旦知道嬴政的血统有问题,可以很轻易的剥夺他的继承权,吕不韦的调包计就没有意义了。
  《吕不韦列传》上说:“(吕不韦)知有身。”就是说,在向子楚进献赵姬之前,吕不韦已经知道赵姬怀有身孕了。古时候人们的医学知识较少,如果想要确认妇女怀孕,大概有停经、妊娠反应以及把脉三种方法来确认。停经并不是一种可靠的判断方式,即便是没把握猜测怀孕,也到等到两周以上。妊娠反应则需要怀孕六周以上才出现。至于把脉辨别怀孕,《素问》上有相关记录(《素问》是否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还有争论)。《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但是现代中医对于把脉判断妊娠仍旧有争议,一般都需要和妇女的生理现象结合判断,起码也要等停经以后。我们排除妇女可以怀孕一年,这种明显违背自然规律的说法,把“大期”按照正常怀孕的十个月来算。妇女的妊娠期一般是280天,其中还包括了妇女最后一次月经到停经的那一个月时间,等吕不韦判断赵姬怀孕以后,280天里要减去44到60天,和整个妊娠期相比是十分明显的。子楚作为秦王朝的继承人,对于子嗣的血统问题不可能不谨慎对待。赵姬在跟子楚之前是吕不韦公开的妻妾,她和子楚在一起后那么快就怀孕,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肯定会引起子楚的怀疑。后来嬴政也有了弟弟成峤,如果愿意的话,子楚完全可以阻止嬴政即位。
  如果子楚不是一个特别大的笨蛋,他能接受嬴政成为后继人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吕不韦掌握了他的某些把柄,暗示他必须让嬴政即位,子楚半装糊涂的就接受了。当然,这就和《史记》“姬自匿有身”的说法完全不同。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子楚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是在吕不韦的全盘指挥和帮助下继承王位的。吕不韦是子楚即位的策划者,获悉一些政治内幕是很可能的。但是用内幕来要挟帝王,这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要知道,那时候的通讯技术很差,消息很难快速的传播。而且没有照片,消息只能通过文本的方式传播,缺乏明确的验证方式,各种或真或假的谣言难以分辨,吕不韦的把柄即便公布出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要是在要挟子楚这件事上,吕不韦还要冒着子楚在掌权以后杀人灭口的风险。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他们的行为。
  如果吕不韦不曝光子楚的把柄,子楚服从吕不韦的话,就会以国家落入异姓之手为代价,收益设为-100;如果子楚找个机会杀人灭口,他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还不用担心吕不韦以后的要挟,收益是正的,设为100。如果吕不韦曝光了子楚的把柄,子楚要是再服从吕不韦的话,可谓丢了夫人又折兵,收益为-200;如果子楚杀了吕不韦也挽回不了名声,收益为-100。
相应的,如果子楚选择了服从,让嬴政登基的话,那么吕不韦不曝光子楚的把柄显然比曝光更划算。不曝光的话能够得到秦朝的王位,收益为100,曝光的话会增加王朝的丑闻,也许会影响嬴政的王位,收益要少一些,为50。如果子楚选择杀了吕不韦,那么无论吕不韦怎么选择,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一场空,收益为-100。列成表为:

          子楚服从   子楚杀人灭口
吕不韦隐瞒把柄 (100,-100)  (-100100
吕不韦曝光把柄 (50,-200)  (-100-100

  从表中可知,杀人灭口是子楚唯一的选择,吕不韦选择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即便吕不韦打算鱼死网破,子楚在承受一个影响力不高的谣言和把国家拱手送人之间,恐怕前者也更加划算。换句话说,用把柄要挟子楚这条路完全是走不通的。除非真的成功欺骗了子楚,或者子楚有其他原因忌惮吕不韦,否则吕不韦的调包计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就算吕不韦成功的要挟了子楚,或者子楚真的被瞒天过海了,等嬴政顺利即位以后,吕不韦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吕不韦可以选择隐瞒或者要挟嬴政。一直隐瞒下去是最保险的办法,但是这不能给吕不韦带来实际的好处,只能让他心理上因为改变了秦王朝血统而暗爽。然而吕不韦是一个嗜利如命的商人,这样做并不符合他的处事风格。《战国策》上说:“濮阳人吕不韦贾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不韦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后世,愿往事之。’”吕不韦在子楚身上用尽机关,只为的是将来的回报,如果他费尽心机当上了秦王朝的太上皇,却又隐瞒这层关系,那他为什么还要冒险呢?
  和当朝皇帝建立关系,这的确是一个普通商人能够得到的最大利益。但是,在对嬴政的控制中,吕不韦必须考虑到嬴政对于认亲的抵触。首先,凭空多了一个爸爸需要孝敬,还要让出帝国的部分统治权,这谁都受不了。其次,这是一个严重的宫廷丑闻,直接影响到嬴政继承权的合法问题。无论这个把柄被吕不韦掌握,或者被传播出去,对于嬴政都是巨大的威胁。实际上,秦始皇的弟弟成峤就是打着“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名义造反的。吕不韦如果想要用父子关系来从嬴政那里获得利润,就需要寄希望于嬴政念及父子之情,或者顾忌吕不韦拿捏着他的把柄。吕不韦和嬴政的行动,同样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和子楚的行动不同的是,嬴政的选择除了政治前途外,还要考虑到父子之情,否则吕不韦的计策也就不可能实现了。因此除了合作与杀人灭口两个选择外,嬴政还可以选择驱逐吕不韦,既不让他染指权力,也免得自己去杀亲生父亲。
  当吕不韦保守秘密的时候,嬴政如果选择受制于吕不韦,那么是一个互不侵犯的局面,吕不韦的收益是秦帝国,收益为100,嬴政丧失了统治帝国的权力,受制于吕不韦,收益为-100;如果嬴政选择驱逐吕不韦,那么他不用失去权力,却要冒着吕不韦可能将内幕曝光的危险,收益为-50;如果嬴政选择杀掉吕不韦,那么他得到了更巩固的权力,在地位上和原先相比没有改变,但是必须亲手杀掉自己的爸爸,我们假设嬴政对父子之情比较看重,如果和帝国权力相等的话,收益为-100。假如吕不韦不保守秘密,嬴政念及父子之情还要受制于吕不韦,那他既得不到帝国的控制权,自己的王位也因为袒护吕不韦变得更加危险,收益为-200;如果嬴政驱逐吕不韦,那么他只失去了名声,收益为-100;如果嬴政杀掉吕不韦,那么失去的是王位的声望,同时还手刃了父亲,而且这次的手刃还被全天下知道了,在名声上可谓损失惨重,收益为-200。
  在嬴政受制于吕不韦的情况下,吕不韦当然选择替嬴政保守秘密,赢得秦帝国的统治权,收益为100;如果吕不韦吃多了还曝光自己的身份,那么即便有嬴政保护,恐怕也要被驱逐出权力中心,连现有的地位也会失去,收益为-50。如果嬴政驱逐吕不韦,那么无论他怎么选择都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收益为-50。如果嬴政选择杀人灭口,那么吕不韦的收益只能是-100了。列成表为:

          嬴政合作  嬴政驱逐吕不韦 嬴政杀人灭口
吕不韦保守秘密 (100,-100) (-50-50) (-100,-100)
吕不韦公开秘密 (-50,-200) (-50-100) (-100,-200)

  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吕不韦怎么选择,都会得到被驱逐的结果。
  要注意的是,在上面的分析中,是假设嬴政重视父子之情,程度和帝国的权力一样,都是100。然而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考虑,帝位在很多时候都要比亲情更加重要,更何况是一个半路杀出来的父亲。因此吕不韦在预测这件事的时候,应该预测到嬴政会对父子之情较为淡漠,如果嬴政的父子之情算成10的话,上面列表就会改为:

          嬴政合作  嬴政驱逐吕不韦 嬴政杀人灭口
吕不韦保守秘密 (100,-100) (-50,-50)  (-100-10
吕不韦公开秘密 (-50,-200) (-50-100) (-100,-160)

  在这个列表中也有两个纳什均衡。如果吕不韦选择保守秘密,那么嬴政就会杀人灭口,保证帝位的安全。如果吕不韦公开秘密,嬴政害怕舆论不敢杀他,也会选择驱逐他。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吕不韦在这场博弈中都不会得到好处。
  从政治常识上考虑,要挟专制社会的统治者,这是极度冒险到近于愚蠢的行为。用亲情来换取统治权力的想法,更是天真的要命。即便《史记》没有说错,嬴政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吕不韦也不可能利用这层关系影响嬴政,更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设计好这么一条计策。实行这条计策,吕不韦要冒着被子楚和嬴政灭口的危险,自己能得到的只有偷偷改变秦王朝血统的内心快感。除非吕不韦是一位伟大的反秦斗士,宁可冒着被杀的危险,也要在嬴政即位之后公开他的血统问题,让秦王朝蒙羞。但要是那样的话,等于吕不韦帮助子楚登基、帮助嬴政统一天下都是为了最后羞辱秦王朝一下,那他恐怕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怕折腾的人了。

[1]《左传·僖公十七年》“梁嬴孕,过期。”唐孔颖达疏:“十月而产,妇人大期。”《资治通鉴》:“(赵姬)孕期年而生子政”;《史记集解》引徐广:“期,十二月也。”《史记索隐》引谯周:“人十月生,此过二月,故云‘大期’”

面子博弈论

作者:仆竹

  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是重视动机大于重视行动的道德观。一个人只要做事的动机和出发点良好,无论造成多么荒诞的结果,他的行为也是好的。这就让“名声”“气节”成为衡量道德最重要的标准。在和平盛世这样的道德观还没什么问题,面子和功名利禄基本上一致。尴尬的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对于那些前朝忠臣,面子和身家财产成了两难的选择。
  明清比其他朝代的更替更为剧烈。因为汉夷之分,反抗新王朝的士大夫就尤其的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明朝文人都能以身殉国,不少人选择了拒绝和新王朝合作,归隐山林。李二曲就是这样,不但隐居在陕西多次拒绝了清朝政府让他做官的邀请,甚至还私下组织反清复明的活动。康熙呢,明明知道他和其他一些文人一起搞地下活动,但是却不命令逮捕,反而多次邀请李二曲做官。因为康熙知道,知识分子造反是成不了什么事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大的武器就是那面子,要是逮捕这些反动文人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面子,不如给一个台阶下,让他们顾及到康熙给的面子,反而不能做的太过分。
  康熙巡视陕西的时候,为了显示对鸿儒的尊重,表示要去看望李二曲。其实,这等于是在逼迫李二曲向新王朝表态。那些隐居的前明旧臣虽然口头上反对着清王朝,但是只要不做什么过分的事,就可以靠着自己的学问和名声过着逍遥的生活。但要是和皇帝面对面问题就来了。面见康熙时,李二曲必须有所表态,行君臣之礼或者反之。如果行礼,那就等于向清朝俯首称臣,所谓前明旧臣的名声也就都没了。要是按照一贯的反清复明的道德要求,作为面子大于行动的士大夫中的一员(所以他就不能以“保存实力”为借口逢迎朝廷),李二曲就得像祢衡骂曹操那样当面痛斥康熙,一点面子不给康熙留,康熙只能选择把他杀掉。
  康熙也面临着类似的面子难题,见到李二曲后如果李二曲妥协了,下跪行礼,那没问题。万一李二曲不愿意行礼,甚至痛骂康熙,康熙就处于两难中了。不杀李二曲的话太失皇帝的面子,杀李二曲的话又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加了天下人的反感,也同样没有面子。
  也就是说,李二曲的反应应该随着康熙的态度改变,康熙如果不是那么坚定的想见李二曲,李二曲就可以强硬一些,让康熙忌惮李二曲强硬到底而放弃见面,这样李二曲能保全性命,还能保全面子。但如果康熙执意要见,李二曲只能选择和缓的态度,这样才不会把康熙逼得杀人。康熙的反应也受到了李二曲的影响,如果李二曲立场并不坚定,那么自己的见面就可以迫使他就范,增加清政府对前明文人的影响。如果李二曲视死如归,那么康熙最好不要和他见面,否则李二曲会逼得他下不来台,对谁都没有好处。

  李二曲和康熙的反应可以用博弈论来讨论。对于李二曲来说,如果康熙不见他,他还屈服的话只能破坏自己前朝忠臣的名节,被别人耻笑,收益是-10;如果康熙不见他,他不屈服的话,那么就能安安全全的表现自己的忠烈,收益是10。如果康熙见他,他屈服了,一样被别人耻笑,收益也是-10;如果康熙见他,他还反抗,那么就会被砍头,那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所以收益也是非常大的一个负数,定为-100。
  康熙的情况呢,如果他不见李二曲,李二曲还屈服了,那对于康熙来说实在是意外的收获,前朝名儒主动归降,一定大涨康熙的名声,收益很高,设成20;如果不见李二曲,李二曲还抗争,那就和原来的情况一样,收益是0。如果康熙见李二曲了,李二曲屈服了,比李二曲主动屈服效果稍微差点,收益为10;如果见了李二曲,李二曲骂了康熙一顿,康熙只好杀了他,白白得了一个骂名,收益为-10。
以上信息列成表就是:

      康熙不见李二曲  康熙见李二曲
李二曲屈服 (-10,20)   (-10,10)
李二曲抗争 (10,0)    (-100,-10)

  计算纳什均衡的方法是,在双方的占优战略下方各自画一条小横线,有两条小横线的解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康熙不见李二曲  康熙见李二曲
李二曲屈服  (-10,20)  (-10,10)
李二曲抗争  (100)   (-100,-10)

  在这个案例中只有一种均衡情况,就是康熙不见李二曲,而李二曲还抗争了。虽然康熙没得到什么好处,但是不用被迫杀李二曲担上骂名。而李二曲则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保持名节。换句话说,保持事情原样对两个人都有利。
  历史也是这么发展的。对于李二曲来说,屈服或者抗争取决于康熙的反应。虽然按照博弈论的结果康熙会选择不见李二曲,但是如果康熙万一真的见了,李二曲反抗到底的话要承担的是被杀头的风险,风险成本太大了,所以他选择了更稳妥的一个办法。他宣称自己有病,让儿子代表自己去见康熙。这样首先李二曲前明旧臣的面子没被破坏,我没见康熙,没给他行礼嘛。然后康熙的面子也保住了,我李二曲不是没搭理你,我让我儿子给你行礼了嘛。康熙呢,知道自己如果强行见李二曲,李二曲万一不怕死强硬到底,自己就骑虎难下了。李二曲让儿子代为见面已经给了康熙面子,并不是没有收获。所以康熙明知道李二曲是装病,也没有强行去见他,两个人各自保持面子就此罢休了。
  康熙和李二曲的会面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的社交场景。两个人一个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一个是致力于反清复明的“反动文人”,按理说属于阶级敌人,水火不相容。在现实中李二曲也没少说清朝的坏话,康熙也没少搞文字狱。然而两人的会面却出奇的绅士,一个公开撒谎说我病了,另一个点点头,也就走了。这是一个面子社交的绝好例子,两个人想要维护的都是自己的面子,知道对方不能容忍的底线,也是没面子。归根结底,是他们都没有真正斗争的决心。就像博弈论分析的那样,他们在交锋中都各自有所忌惮,谁也不敢和对方强硬到底。李二曲心向前明不假,但是还没到以身殉国的程度。康熙想要笼络汉族文人,但是还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皇帝尊严。他们口头声称的面子都比自己真正愿意付出的要少,所以看上去气势汹汹的,实际上都知道捅破了对方的面子对自己没有好处,于是互相试探了一下,就各自心照不宣的退避三舍了。

大陆网游:七年神话

作者:仆竹

  2000年
  如果以2000年为大陆网络游戏史开端的话,那么这一年发生的第一件事就预示了这个行业即将面临的坎坷命运。
  2000年5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文章中,作者夏斐声称网吧里的一个黄头发青年亲口对他说:“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号,不是我引诱他,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网吧老板则亲口说:“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查证这篇新闻的真实性,唯一知道的是,“电子海洛因”的称号从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时还只是指的一般的电子游戏。但是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很快就成为了主流媒体抨击网络游戏时用的代名词。
  就在社会为声讨电子游戏拉开序幕的时候,2000年7月,第一款真正运营的中文图形网络游戏《万王之王》推出。和几年前的电脑游戏玩家一样,那时网游玩家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熟悉电脑的年轻学生,游戏氛围如同九十年代末的BBS一样处于黄金时期。

  2001年
  如果要追述中国网络游戏历史的话,其实应该从1997年上市的美国游戏《暗黑破坏神》说起。这个暴雪公司制作出的神话间接造就了后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中的一大部分利润。2001年11月,一部在很多地方模仿了《暗黑破坏神》的网络游戏《传奇》被盛大公司捧到玩家面前。那时候恐怕连盛大老总陈天桥在内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款其貌不扬的游戏会在不久以后让它的老板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从《传奇》的成功开始,一大堆和《传奇》类似的网络游戏纷纷冲进市场。它们用近乎可笑的方式复制着《传奇》的模式,希望也能因此复制《传奇》的成功。最终一部分被市场挤掉,一部分留了下来,但谁也没能在商业上再超过《传奇》。
  也是在2001年11月,借助着同名电影的声势,网易推出一款并不太成功的回合制网络游戏《大话西游》。几年以后,一系列以“西游记”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网易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远远超过了其门户网站等业务的收入。

  2002年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的蓝极速网吧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火灾惨案。几十名通宵上网的学生被困在反锁的网吧里,最终造成25人死亡,12人受伤。蓝极速事件导致了席卷全国的网吧整顿活动,数以万计的网吧被关闭,当时北京最大的飞宇网吧被迫停业一年。全国各地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众多网吧的确隐藏着大量问题。但是由于基层执行力度不一,网吧的整顿活动在一些地方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多头管理、形式主义成为很多网吧业主苦恼的问题之一。由于网吧是网络游戏重要的推广和运营场所,下半年网吧业的萧条也直接影响了网络游戏的运营。
  2002年的另一件事,就是《传奇》私服开始在国内流行。网络游戏之所以在中国形成了单机游戏远没有达到的商业规模,原因之一就是在这个盗版肆虐的国家里,网络游戏绕开了盗版的威胁,让无孔不入的盗版商和贪图便宜的玩家们无从下手。私服的出现证明网络游戏也可以制造盗版,虽然服务远不及正规的官网,但仍旧给网游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此以后,私服、外挂、盗号成为网游厂商挥之不去的敌人,几乎在着每一款成功的网游身边如影随形。

  2003年
  这是网络游戏大发展的一年,后来赢得大量忠实用户的《仙境传说》在这一年和大陆玩家见面。但在这年的5月26日,奥美仓促上马的《孔雀王》宣布停止运营。凭借代理《星际争霸》、《暗黑破坏神2》和《反恐精英》的优势,奥美试图抢下暴雪公司的网游新作《魔兽世界》,一举占领垂涎已久的网游市场。但是随之而来的失败证明奥美在运营能力上的欠缺。虽然这不是第一款在国内停止运营的网络游戏,但却是给玩家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从此玩家们意识到了他们在游戏中得到的利益和这款游戏的寿命息息相关。

  2004年
  2004年11月30日,盛大公司宣布以9170万美元收购《传奇》的开发公司韩国Actoz 28.9%的股份,收购后盛大掌握了Actoz公司的控股权。在此之前,盛大和Actoz公司因为《传奇》代理费用的问题大打官司,现在盛大用银弹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靠运营《传奇》来收购《传奇》的主人,这是盛大崛起过程中最有戏剧性的一部分。
  这年年底,天津一名13岁的初中生张潇艺跳楼身亡,同时留下了以《魔兽争霸3》为题材的八万字小说。随后,立刻开始了一个全社会对网络游戏的抨击高潮。一个自称是“网络游戏研究学者”的年轻人张春良提出要帮助张潇艺的父母跟游戏公司打官司。虽然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魔兽争霸3》和《魔兽世界》混淆,完全搞错了起诉对象,并且把具有联网功能的单机游戏《魔兽争霸3》误称为“网络游戏”。但是这不妨碍他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出了数本研究网络游戏的“专著”。有人详细撰文指出,那些“专著”中大量“作者亲自调查”的按例,不过是网上社会新闻的原文照抄,只是把事件原因都改成了网络游戏而已。类似的例子还有归国华侨陶宏开。虽然没有医学上的充分论证,但是陶公开声称“网瘾”是一种疾病,并且他有能力治疗。而他开设的网瘾治疗中心仅门诊费就高达六千元。类似的致富手段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不妨碍他们在随后几年成为主流社会针对网络游戏最强大的声音。

  2005年
  暴雪,这个当代游戏界的神话,至今没有摔倒过的奇迹,它每一款作品的推出都会深深影响整个游戏界,为无数的模仿者开创一套全新的标准。在《魔兽世界》之前,一多半的网络游戏都在模仿《暗黑破坏神》。在《魔兽世界》之后,大量新出的网游又都能找到《魔兽世界》的痕迹。
  当《魔剑》、《无尽的任务2》等欧美网游大作纷纷在国内黯然退出,不少厂商对代理欧美游戏噤若寒蝉的时候,以运营《奇迹》站稳脚跟的第九城市为国内玩家献上了本地化质量极其优异的《魔兽世界》。如果说盛大成就了《传奇》,那么《魔兽世界》就成就了九城。不久以后,已经压上一切本钱的第九城市,凭借《魔兽世界》带来的巨大利润,一跃成为国内市场最大的厂商之一,并且在2006年和2007年中几乎签下了全世界所有大牌网络游戏的大陆地区代理权。不过,就在玩家满怀激动享受着《魔兽世界》的时候,他们没有想到两年以后会因为拖延了半年还未上市的《魔兽世界》资料片而对九城满怀怨恨。
  在这一年底,讨论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会议召开。关于政府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管理网络游戏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2006年
  2006年4月21日,《征途》正式公测。以脑黄金、巨人大厦、脑白金闻名的商界传奇人物史玉柱出人意料的以高姿态进军网络游戏。《征途》的运营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打破了业内习惯。当时有不少游戏的从业者都对《征途》古怪的运营方式嗤之以鼻,认为史玉柱又是一个眼馋盛大奇迹而盲目进入市场的外行人。然而《征途》随之而来的商业成功给每个运营商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征途》的成功表明,网络游戏还是一个很混乱的行业,一方面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可以发掘,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处于道德边缘的敏感问题需要规范。

让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作者:仆竹

  “独立思考”是一个很流行的词,到处都在讲。可要是去问每一个人,似乎没人会觉得自己不是在独立思考的。学生承认自己经济不独立,年轻人承认自己社会地位不独立,但是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思想不独立。那么“独立思考”这个词又是喊给谁听的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独立思考”指的就是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不直接接受别人给出的结果,而是自己思考的求证。然而要所有的事都要做到知根知底,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学,基础是一大堆“公理”。你要是举手问老师说“公理”为什么就是对的,不少老师都会简单的回答你:“公理就是大部分人接受的道理。”——其实这是胡说八道,科学是最不应该引入民主的东西,否则的话在布鲁诺那时候大家一投票,太阳都是围着地球转的,天文学就不用发展了。再追问下去,你就要弄明白什么是数学公理,数学公里只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建立的大前提。数学公里完全可以是其他的样子。所以这世界上除了欧式几何还有非欧几何,1+1可以不等于2,平行线也可以相交。被迫面对这些让人头痛的问题,这就是质疑结论带来的代价和收获。
  也就是说,要想追求真理,坚持独立思考,就要不怕累。

  这还不够。
  怀疑自己不认同的观点,这是很简单的事。在你厌烦学习的时候,老师告诉你现在的刻苦学习会让你发财,你很容易就会生出质疑,举出很多没好好学习也发财的例子。当你在网吧门口犹豫该进去还是该回家念书的时候,同学拍拍你肩膀,告诉你念个屁,念这一晚上能提高多少成绩还不如进去玩。就算你心里还有点嘀咕,冲动之下也能觉得此言有理,一脚就迈进网吧了。
  不许玩游戏的命令阻止了我们纵欲,欲望就驱使我们产生怀疑。然而那些顺应我们欲望,自己都巴不得接受的观念,才更有被怀疑的需要。
  为了能让结论更突出一点,我们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去质疑,人为什么要去孝顺父母?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以至于在一些人听来,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大逆不道了。他们会立刻怒火冲天的向你这个咆哮:不孝顺父母,你不就是禽兽了吗?
  我们并不是说孝顺父母是错的,而是说,正是这种拒绝怀疑,把很多事情都看成理所当然的态度,才铸就了那些自鸣得意,不愿意改进自我的人。
  大部分人都应该和我一样,在孝顺父母中(无论是否真的尽责,人们多半会自以为尽责)享受到精神愉悦,还因此觉得自己尽到了社会责任,感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还能对别人不孝顺的行为产生优越感。我们都是这个观念的既得利益者,更有理由维护这个观念的正确性,没人吃饱了撑的去怀疑。大部分人看来孝顺父母就是天经地义。但其实“天经地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理由。如果要一个社会学者来分析的话,他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孝顺父母,是社会道德习俗教给我们的,如果不孝顺,就要受到社会道德的压力(不一定只表现在外部压力,也可以表现为当事人被自己的良心谴责)。还可以这样解释,孝顺父母,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向我们倾注了爱,在父母老了以后,他们把大部分的精神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孝顺父母。或者还可以有其他的解释。
  看,我们并没有得出什么耸人听闻的结论,但是显然孝顺父母并不是想当然的就是“天经地义”的。从刚才第一个理由讲,一个没有相应道德准则的社会,就不会让成员孝顺父母。比如绝大部分的动物都没有这个观念,上一代在繁殖后代以后就完成了延续基因的任务,甚至有的还会被子女吃掉。进化论并不要求在非社会性的种群中,失去了繁殖能力的生物还有多强的生命力。所以动物或者一个没受过后天教育的人类,是不懂得孝顺的。而像《楢山节考》中还有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必须杀死没有劳动力的老人的村庄。从刚才第二个理由讲,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尽到照顾孩子的责任,甚至虐待、遗弃孩子,那孩子长大了还应不应该孝顺父母?这就不是天经地义,这就有争议了,对吧。在实际例子中,拒绝尽孝的复仇心理和社会重视孝道的道德习俗相抵触,往往是胜者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从一个似乎不能被质疑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质疑得到了开始没有想到的结论。这就是坚持质疑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汽车、空调、电脑游戏,在办公室打字就能吃上肯德基的生活,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允许,而且鼓励被证伪。在科学自身的体系下,正确和错误的标准非常明确。只要你能掌握足够的论据,那么你可以挑战任何一个已有的科学理论,无论这个理论有多么的权威。在世俗的力量下,这种权威性往往会给挑战带来阻力,延缓挑战的成功。但是正确的观念终究会战胜错误的,这是科学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原因。在科学历史上,后辈挑战权威的例子数不胜数。
  类似孝顺父母,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问题,你一旦表示质疑,就会被人怒吼“你还有没有人性了?”“你是个变态!”“你还是不是××(某个国家)人了?”诸如此类。提出一个疑问句而不是肯定句就能够被判断成变态或者非人类,这是一个明显的非理智行为,是一个很明确的拒绝被证伪的态度。要有勇气对抗这种世俗顽固,才能让真理不被一时的道德激情蒙蔽。
也就是说,要想追求真理,坚持独立思考,就要不怕当变态。

  但是这还不够。
  逻辑上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叫作循环论证。在循环论证中,任何谬论都可以成立。比如我们如果质问为什么在学校里要学那么多无用的应试技巧,老师的回答是:“因为你要考试。”然后你再进一步问我们为什么要考试,老师则回答:“为了用的上你的应试技巧。”这时候你就崩溃了,对不对,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击溃这个诡辩。
  那么这句话“我的观点是对的”毫无疑问的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泥潭。因为“我的观点是对的”,而“我的观点是对的”这句话是我的观点,所以——“我的观点是对的”这句话是对的。换句话说,相信自己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后果,就是让和你交流的人变崩溃,也不可能让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予以改进。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见的自以为是。
  但有趣的是,严格来说,是没人会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的。因为一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然就会立刻改正。如果把自我认同当作坐标系的纵轴,时间当作横轴,自我怀疑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抖动,但每一个波峰后面都会立刻回归到原始位置的曲线。这还有一层意思是,人们总能处于“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状态里,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自我否认是必要的,那么就需要永远不停的进行这项活动,没有休息的机会。
  照着这样的观点,你要不停的问:“我现在的想法是对的吗?”“那么对错的标准是什么?”“我怎么检验对错?”这个问题可深可浅,浅一点的答案可以停在人活着是为了趋乐避苦、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上。深一点的直奔哲学问题,你就可以发现哲学并不是那些笨蛋们误以为的雅士清谈,而是追求真理者自然而然的探索。即便只是浅浅的思考,你也能从一个日常问题转向了“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大问题。有人觉得没事问这种问题的都是神经病,不过咱们之前已经作了变态了,再当个神经病也无所谓了吧。
  学会了自我怀疑,就掌握了进步的原动力,前进的轮子开始转动,剩下看的就是能力问题了。但如果陷在自我肯定里无法自拔,那么只能不停的循环论证,一步也踏不出。这有点像玩某些即时战略游戏。只要有一辆基地车,我们就可以建电厂、建矿场、建兵工厂,生产更多的基地车,无限的扩大战斗力。但如果这关没有基地和基地车,没有开始生产这头一步,那么有再多的资源,也不可能扩大哪怕一点点的基地范围。自我怀疑就好像这个基地车一样,一旦有了它就可以自我繁殖,自己生产,后面的进步都是早晚的事。对于那些不想在自我陶醉中稀里糊涂的人来说,踏出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基地车,这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要想追求真理,坚持独立思考,还要做一个不断怀疑自己的神经病。

  “独立思考”,听上去是那么的吸引人,好像和“自由”、“权利”这种词一样,代表着随心所欲。然而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他却不是真正的独立,他随的是欲。就像大部分在社会地位上独立了的人一样,一辈子的追求只是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生活,满足各种私欲或者良心欲。随心所欲并不是错的,放弃非理性,追随真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对真理好奇,想要拨开种种偏见询问事物的本质,就要像前面说的那样:有勇气挑战习以为常的观念,不断反省质问自己坚信的观点,并有足够的力量去思考验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句话好记好理解,可是求知的法宝呢。